董文江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47188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物理是高中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氛围变得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一个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改革教学是现代教育事业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改下基础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新课程强调生本教育理念的践行、提倡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作为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导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构建是促进现代化高中物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的累、学生学习的苦的现象,这无疑弱化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让物理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中采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当中,讓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问题,让每个小组通过实验讨论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具体关系。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可以兼顾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里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2. 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意识到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进行高效物理教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适当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接下来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进行物理知识的分层教学,提高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时间和位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学生经过学习和思考进行回答:“时间是一个间隔,比如上课时间是8点到8点45分,时刻是这一瞬间的时间点,比如现在时间是下午3点30分。”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矢量与标量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回答: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教师还可以提出另一個问题:“电流既有大小也有方向,那么电流是矢量吗?”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相应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学生面前树立相应的权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3. 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个人口语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旋律,通过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相关资料学习、发现猜想、问题反思、实践验证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重视学生思维活跃能力唤醒,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纠正者,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进而在该过程中做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演示。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同时,依据实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实验中小球受到几个力?其中哪些力做了功?第二,小球在摆动的过程中为何出现势能与动能间的不断转化呢?第三,这一实验现象如何以动能定理进行解释?等等。学生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己有的知识储备,对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一来学生在一连串疑问中,学生自身更加具有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能够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状态转换到主动知识获取者状态,长久至此,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将得到有效地锻炼和全面发展,这也将有助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实体化,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到实验结论。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仪器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实验结果,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都有极大的帮助。
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难点之一。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电学中常使用的仪器,学生到物理实验室中进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内部构成、使用注意事项,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知识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加入物理实验,对物理课堂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5.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高中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只在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建立知识网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归纳知识、对比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知识网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健全发展。一般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时可以采用,第一列举相似的实例,教师组织学生寻找共同点,归纳总结出物理理论结果。第二也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对比法,通过区别对比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具体含义及适用情况。第三还可以采用理论推导法,逐步的给学生分析清楚物理知识的推理过程。高中物理是理科中的重点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必须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成绩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孟全海.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
[2]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3).
[3] 水永涛.创新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
课题研究:本文系2020年度洛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探究)课题编号LYKT20360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