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包召第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也有了较大变化,
        包召第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官湖镇大黄小学,江苏 徐州2213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也有了较大变化,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质量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这都归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首要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时期,只有基础打得好,才能保证后期的稳定发展。在此小学教师应当将游戏有效的渗透在教学中,并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不断探索并创新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围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学已经不单纯的包括语数外这些主课了,信息技术也被列入必学科中,在社会的发展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并渗透在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为其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对此加强重视度,设计相应的游戏方案,并做好有效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一、用游戏教学法导入教学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小学生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好奇,对各种新鲜事物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完成教学目的。根据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将此有效的融入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到知识,做到寓教于乐。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在游戏融入上有一定的优势,且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价值[1]。
        例如,部分学生接触键盘时间较短,在打字操作上熟练程度略显不足,若单词依靠打字练习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这并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此教师可利用网络下载一些具有竞技特点的游戏,如拯救苹果、生死时速、小青蛙跳荷叶、打地鼠等,这些游戏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在玩乐中能够有效提升打字速度,以及对键盘各字母的分布情况充分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
        小学生因年龄较小,其思维理解能力及消化能力与成人相比相对较弱,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若还是采用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的话,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此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并完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此来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简易化,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参与空间,给予其直观的感受,以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这也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2]。


        例如在学习“下载网上信息”之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熟练使用浏览器搜寻信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共享,在此教师可设定合适的课题,如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在网上进行搜索相关的数据信息,下载分享到班级群中,让每个学生都对各民族的风俗风貌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首先可先为学生播放各民族的视频动画,如维吾尔族的舞蹈、傣族泼水节、大理白族吃杀猪饭、藏族制作“卡塞”,这些视频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及听觉带来的较大冲击力,学生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其中,待到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特色节日等,并找到相关的图片、网页、视频等,在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让采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学生们共同找出每个小组中信息的不足之处,并大胆提出,对于找到问题最多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相比老师直接指出缺点来言,学生们之间就不存在距离感,且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在该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更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并掌握了熟练的信息搜索技术,在经过多次练习后,可有效的提升其操作能力,对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采用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
        因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认知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当提前掌握每一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情况及实践能力,并制定针对性游戏模式,避免因游戏难度与个人情况不符,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在此教师可采用分组的方式,让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还应当保证每个小组能力的均衡性,从而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推动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WPS演示”这一课时,因该课时中需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就需要学生对WPS有深入的研究,且能够在幻灯片中根据相应主题插入图片、视频、文字等,在此教师可以以我最喜欢的城市为主题,让每个小组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在该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是需采用引导的方式,将主动权全部教给学生,由学生全权负责制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里面添加信息元素,因关系到整个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制作结束后,可在课堂的投影仪中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充当评审人,根据作品的优劣进行打分,哪个小组的分数最高,就给予哪个小组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该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更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并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现阶段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玩乐中充分掌握重点知识,并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在生活实践中,从而才能为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惠琴.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化[J].新课程·小学,2018,(4):118.
[2] 肖金花.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1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