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 陈志昂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在当前高校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通过紧抓党建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不管是对毕业生而言,还是对高校,都有很大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即对“党建+”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展开了分析,明确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指导对策,希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党建+”模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在深入完善的同时,高等教育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健全,并逐渐朝着体系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也面临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和普及,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应该主动迎合当前发展形势,能够强化创新,可以依托于“党建+”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一、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强化了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并能主动对这一工作创新和优化。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这一工作的开展,依旧存在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党员无法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新时期下,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经常会出现没入党之前加油干,但入党之后就松懈的问题[1]。并且,有部分党员在加入党组织以后,无法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最终导致党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局限。另一方面,党员不能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通常,一些党员在工作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只要个人优秀,其他是事情全部不管的错误思想,服务意识以及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党组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针对内容方面,除了开会、推选优秀人员入党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内容,平时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此外,组织生活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内容十分枯燥,开展的活动也缺乏新意,活力不足。
二、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关系分析
从整体的角度上分析,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其中,针对党建工作而言,通常对学生思想教育较为关注。而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来说,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教育。从本质上讲,虽然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2]。但是,在分析之后,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关联。因为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一致的目标,工作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交叉性。
第一,具有一致的工作目标。对于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来说,都是从学生的层面着手,着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保证学生的整体能力以及素养可以提高,从而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二者的工作目标一致。
第二,工作内容交叉。通常情况下,高校在选择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大多会对学生多方面发展因素展开考量,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满足发展需求;学生对学校建设有何种贡献等。而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选聘过程中,同样也会考虑到学生的为人处事以及思想进步等方面因素。所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与党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交叉性[3]。
三、“党建+”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对策分析
(一)党建+“一对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和关注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明确要就业、先毕业的道理。在新生入校之后,需要第一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入学教育,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指导,保证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等有所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合理的制定学业规划。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务必要侧重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综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展开一对一的就业创业指导,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可以安排一名专业对口且水平比较高的高年级党员对后进生进行帮扶,通过二者的不断沟通和互动,在反复的交流之下,共同的制定帮扶目标,有重点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修正和反馈。比如: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结合学生的挂科情况,对帮扶对象进行选择,并安排帮扶党员。在经过不断的协商以后,结合学生特点和能力拟定帮扶目标,并将帮扶计划落实到位,把成效定期的汇报给支部通过。同时,由于帮扶对象的情况都有所差异,所以,支部需要给出不同的反馈意见[4]。最后,在第二学期开学前期,支部可以开展一对一业创业指导和关注的分享交流会,参考总体的帮扶效果和学生的成绩,综合分析。如果存在帮扶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要及时的改正。而对于帮扶效果较好的,则可以进行经验分享,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分享。
(二)党建+“面对面”职业规划和交流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更加合理,科学规划大学生的职业,定期组织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针对大学生,由于处于的阶段不同,应该对学生设置不同的交流专题,深入的讨论专业前景、发展方向等。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定期的举办相关比赛,包括:职业规划大赛参赛技巧分享等。并且,在面对面交流期间,可以邀请优秀的党员,能够现身说法,拉近党员与普通同学之间的距离。通过党员亲身讲述自己的经历,能够将教条式的说教彻底并摒弃,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有效且正确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三)党建+“点对点”就业创业指导和帮扶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阶段,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高校在实际的发展阶段,强化对“三考三导”工程,安排专门的教室,保证“三考”工作的开展可以实现点对点,更加有针对性。所谓的“三考”,具体是指: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经验分享。针对“三导”来说,具体是指: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疏导以及基层就业指导等专题教育。同时,选择“三考”成绩优秀的党员,做好相应的经验分享工作,侧重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并且,选择经验较为丰富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定期的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对毕业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便毕业生可具备良好的就业观念。并且,教师也要引导毕业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可以主动深入到基层就业。此外,教师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证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可以对国家政策有所了解,并能够投入到就业创业的大军当中。
结束语:
综合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党建+工作模式,深入探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具体路径,不仅能够将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也可以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得到全面丰富,保证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活力,有效且合理解决了现阶段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劼,徐思悦.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探索[J].经贸实践,2017,22(10):136-137.
[2]付博锐.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探索[J].才智,2017,22(09):218-219.
[3]李海平.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2):178-181.
[4]曾献功,杨仕勇.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的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27(0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