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妹
连江县浦口中心小学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育过程是教育和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利用“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利用“学习”促进教师的“教育”,因此,师生互动是师生在意识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使教室活跃,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能产生一定得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质量;教学
前言:众所周知,阅读占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半,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作为中国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关于阅读教育,有学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阅读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即就是学会与学生进行精神对话,让学生参与阅读学习,主动维护真正优秀的教室。
阅读教学的互动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让阅读的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阶梯,帮助小学语文教育。其次,互动是学生独立学习和积极阅读的好处方,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上利用积极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是,在阅读教育中,只有两性互动和平等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为了使互动更具吸引力,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探索新的互动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新课程改革6年来,语文阅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受考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强、缺乏有效指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出现了:中小学生普遍阅读量不足;阅读时间少;课堂阅读教育仍然以知识体系为基础;过分注重单词、段落、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太多,解决得较少;忽视对阅读完整性的把握。缺乏对学生阅读的人文主题指导和深度指导,导致阅读混乱,动辄停止;读书时忽视学生独特的思想感情和感情体验,形成共性突出、缺乏个性的读书结果;等多种问题出现,以此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的功利短期行为,最终导致语文阅读偏重功利,忽视发展,而仅仅是重视共性和轻个性。
从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时间等方面可以看出,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减弱、缺乏人文主义,甚至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退化。
二、“互动”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语文教学和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是辩证统一的,语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认识了课文中描述的各种客观事物,不仅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它们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客观事物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认识客观事物。
2、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写作方法等。,也就是俗称的“文”,是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也就是俗称的“道”。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可见,“文道合一”是客观存在的。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叙事、人物描写、意象和场景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
3、语文知识与教育能力和智力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智力一般是指知道客观事物,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的能力的智慧,智力一般是通过观察、记忆、想象和思考来表达的。知识包含人类的智慧,这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智能开发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知识掌握的质量和速度。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限制,互相鼓励。由此可见,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可以促进智能开发。
三、“互动”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互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的表象,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美感、理性感、道德感),产生强烈的阅读文本的欲望,理解文本的大意,初步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
(二)组织阅读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我们会孜孜不倦地追求,甚至形成兴趣和习惯。事实上,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其实就是激发学生内心潜力,以培养学生积极阅读以及思考的能力。另外,兴趣可以说是阅读的内部动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动力,让学生们将挤出时间阅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核心。
首先,教师可以为利用多种活动为阅读创造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读书高,在图书馆里展示着漂亮的新书,学生们也会不自主的组织同学一起进行阅读;另外,在教室里设置书角,挂学生可以阅读的报纸和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适当的话,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课,集中最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并指示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科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第一册“但愿人长久”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放一首《水调歌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分组一起学习唱这首歌,并规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这首歌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在奖励的刺激下,学生可以迅速集中注意力,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把诗歌和他们对父母的想法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的心理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恰当实施师生互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将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氛围,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知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小英.把精彩留给学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J].读 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186.
[2] 王雅飞.于永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与课堂艺术研究[D].扬州大学, 2016.
[3] 沈霄朦.“补白”艺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J].读与 写(教育教学刊),2015,(02):181.
[4]李英. 把精彩留给学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A].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2018:4.
[5]孙娜. 小学低学段语文图画教学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