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俊人
[导读] 故事教学是在小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策略
        王俊人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镇中心小学   651100
        摘要:故事教学是在小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策略,以故事辅助和引导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故事教学策略主要是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激发课堂兴趣和积极性具有极大帮助,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前言: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是众多语文教师可以参考并实施的一种趣味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让语文课堂实现了真正的生活教育。
一、故事教学法的实施阶段
        采用故事法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挑选故事,这一个环节教师需要精心筛选,并做好课堂情境预设。对课堂进行设计的同时,素材、文稿、音乐等等材料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这是故事课堂的基础。
        在新课导入时期。通过讲故事,对学生循循善诱地讲述新课内容,营造一个很好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创制一个与此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角色、营造的气氛以及实践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热情与期待,使学生饱含激动情绪进入新课学习。在此时,学生的情绪会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中,从而在深入的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
        课堂以及课后的运用阶段。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解读文章,介绍诗词,从而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除对文章、诗句的理解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对于成语方面,仍然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成语。课堂的45分钟对于大家的学习来说,是有限的。但是课后是课堂教学之后的延伸。教师可以在课下布置下一节课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故事的排练。在课上时间表演给大家,让众多学生一起学习课堂内容。
        例如在教学《农夫和蛇》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提前备好农夫和蛇的头饰,每一个角色的文稿,并且在教室中对课文内容可能产生的情景进行布置。提前分给适合此角色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排练试演。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生便会对这篇课文产生更多的领悟。体会到学习与创作的快乐。这也是对文章的巩固和再创作。
二、故事教学法的选择策略
        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故事。选取故事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特点,不宜太过复杂,也不宜太过简单。教师不能照搬照抄网络上的故事,要精心筛选学生在情节和内容上更易于理解的故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教师讲述的故事,要符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感情丰富、故事情节生动形象、主人公的个性鲜明、与学生的成长经历相似或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这篇文章时,课文中的菜园是多数孩子童年时的乐园,父亲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又是十分的重要。菜园中的细节,菜园中玩耍的时刻,父亲与孩子的交流这些点点滴滴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利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巩固。
        选取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故事。在讲述故事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意识的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故事。小学学生年龄小,每一个孩子发展自身发展不同,对事物鉴别能力不强,而故事良莠不齐,种类复杂。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的途中,要尽量避免一些那些对学生负面影响较大的故事。对那些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故事,教师可以进行修饰加入语文课堂。
        故事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讲述故事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尽量避免以一种形式讲述故事。多样化的故事教学活动才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兴趣的高涨。小学语文课堂是琳琅满目的、多样性的。故事教学法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方法,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不同班级和年级的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样也不同,教师面对的情况各异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独特并且符合教学实际的故事教学课程。
        例如在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对于新中国成立时的国情、各个省份的发展状态、以及铁路建设的难度。学生对他们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可能较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资料,或是爷爷奶奶放过兵的学生讲述,多种方式结合,多样课堂化,让学生更好理解其中的韵味。
三、用故事进行延伸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同时,也在慢慢培养学生的情操,这是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故事方面的搜集,进行试演,通过在课堂上展示的方法,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再搜集故事的途中,他们的知识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表达以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讲解中,教师让学生提前搜集我国在抗日战争中,一些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通过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搜集,了解了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们。明白了没有英雄们的努力,就没有中国人民美好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人民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先辈们用鲜血浇铸出来的。在这篇文章学习过程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让他们深刻体会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名族。”增加了对英雄的了解与崇拜,认识到了年轻一辈肩膀上的重担,更增加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充分应用故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适当的情景导入和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于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另外,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并因材施教,进行多样化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爱红.童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3):182.
[2]苑春艳.探析故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5):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