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秦东霞
[导读]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理论到实践、感性到理性所必经的一个过程
        秦东霞
        河南省新乡卫生学校 453000
        
        [摘要]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理论到实践、感性到理性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同样是护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1]。我校每年接收的专科护理专业学生,而如何有效解决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1], 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将琐碎的教学内容让原有知识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切实掌握一技之长, 服务于社会, 成为有用之才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教师业务学习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儿科护理是一门发展迅速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科流行病种及新技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2],儿科疾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亦不断修订。中职学校的儿科护理教师大多临床经验不足。很多教师仅在临床工作过几年,甚至只在实习过程中与儿科临床有过接触,从事教学工作后就没有再进入临床学习过。他们对于一些疾病知识的讲解只能照本宣科,难于与临床接轨。为避教学内容和临床脱节,学校应鼓励儿科护理教师不断学习, 多阅读最新的儿科相关论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深入到临床进修,学习新的临床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材的不足, 不断补充临床所需的儿科护理知识。
        2多学科交流 集体备课
        儿科护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生长发育、小儿营养与喂养、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3 个章节是其他护理学科所不涉及的内容外,还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疾病,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肾病综合症均在内科护理里面讲授过。我们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对具有相关性的各门课程进行融合,减少重复,提高效率[3],而儿科护理所涉及到的这些相同疾病,教师通过布置学习目的、要求与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已学过的相关疾病分析成人与小儿的异同点,最后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公布答案,必要时进行辅导答疑解惑。另外,在儿科护理的讲解里面也会涉及到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集思广益,使重难点的讲解更为清晰和透彻。
        3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3.1在理论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
        在亚洲,病例导入式教学最早开展于中国台北医科大学,现已被医学各学科广泛采用。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案例或自身在临床实践中见过的案例,在讲解相关疾病时将病例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临床病例导入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更为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体协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法
        现代的直观教学法是指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实物演示、图文、卡片、现场直观、多媒体、视频等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参观、操作、主动参与活动而成为教学的主体,从直观现象中分析归纳出事物的本质,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5]。在儿科护理的讲解中,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点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语言直观教学。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可起到激趣、燃情的作用。同时,形象化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描述可阐明抽象的知识内容。其次,教学应学会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以文字、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交互的形式尽量直观形象地模拟真实场景,使教学氛围更生动活泼;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实物展示台讲解模型的细节和操作的细节,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等。再者,教师还可运用模型直观教学法。人体护理离不开解剖、病理学基础。儿科护理也一样。模型直观教学法是利用模型、解剖标本等直观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在视听叩触的过程中明白儿童的各种疾病、病理生理的变化与护理的关系, 使思维和想象更加丰富,所学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3.3在教学过程中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参加并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护理工作。应届中专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直接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 能客观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儿科护理在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故儿科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关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最新的动态, 了解其人机对话的改革特点, 积极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培训, 在课堂中穿插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等。从而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儿科护理学的重难点讲解透彻并加以往年真题练习, 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 同时又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 更好地将教学内容掌握。
        综上所述,为了让中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卓有成效地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并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职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时刻紧跟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抓住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合理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尚晓娜,吕美娜,贡树基,等 .《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4): 289-290.
        [3] 李金萍,胡国强,程甦,等 . 对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