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娥
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 251907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学生科学意识培养有重要促使作用。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应当站在新的高度上从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系统。本文及立足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科学素养;科学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传统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小学科学教学需求。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科目,具有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关键。本文就着重从精心设计课前导入、合理组织小组活动、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工作中的具体教学方法, 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说明了,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及整堂课的教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据相关了解得知,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个别教师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简单,不必在新课导入环节大费周章,可直接开展新课,或导入环节多以某种固定模式为主。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继而产生一定的疲惫心理,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新课导入,做到“有备无患”。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导入、悬念导入以及多媒体导入等,具有如何应用,还要以教学内容为向导。
如在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中,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告知学生光是如何传播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到光碰到镜面就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而形成反射现象,我在新课导入环节询问学生:“教室外面的阳光十分灿烂,如何将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呢?现在我便利用平面镜为学生演示。”等我借助平面镜为学生演示后,学生们显得十分惊讶。这时,我再询问学生这一现象是否神奇,是否想要学会,学生便纷纷点头。这样一来,“光的反射”新课被顺利引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组织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合理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非常好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时常处于一种混轮无序的状态,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师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将学生学科分组。简言之,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喜欢安静,将动静结合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可以让好动的学生带动安静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多多发表自身的意见。同时,安静的学生也可以带领好动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同理,也可以将动手能力强与理论知识强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课堂氛围也能控制的很好。
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教学为例,我在引领学生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作原理进行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分组,让各个小组实力相当,相互约束。然后,让各小组明确每个成员存在价值,即谁主要负责什么等。在各小组的激烈探究之中,我发现每个小组人员都在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如太阳能热水器材料的考虑选择或者构造等,课堂学习氛围良好。最后,我会多观察各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要求学生改进。通过合理组织小组活动,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实现一举双赢。
三、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诸多小学科学教师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无形中忽视了生活素材引入科学课堂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学习就是单纯的为了“学”,不会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转化,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精神的自然学科,教材中的多数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将课堂生活化。以“光与热”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强弱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获取更多的光与热,我在课堂教学中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人工孵化小鸡”,由于多数学生只听过却没有近距离看过,我便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照片,具体内容是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通过引领学生观察,学生都在思考孵化室为什么要点亮电灯。此时,我并没有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拿出一盏白炽灯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去感知灯泡发光时周围的温度以及由远到近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发现“灯泡发光时也在发热,离灯泡越近温度越高,甚至碰到白炽灯还会烫伤人。”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对光与热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呈多元化的,将多种教学途径有效整合,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整理所得,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后教学中善于立足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方法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让学生学得开心,让教师教得轻松、高效,让小学科学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贤.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4.
[2]唐森林.情境化视域下科学课教学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41.
[3]曹巧玲.关于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几点看法——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56.
[4]章梅.科学课堂的“疑”教学方法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95.
[5]矫立霞.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