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普长保
[导读] 目前,国家越来越关注道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普长保
        云南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1
        摘要:目前,国家越来越关注道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统一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积极改善社会道德滑坡的现实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产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但是,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教师过于注重主课学习,忽略了副课改革,学校教师以及学校没有意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研究,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一、引言
        家国情怀能够充分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对家庭、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代表着个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目前,台独和港独问题越来越严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公众缺乏基本的家国情怀,对国家的认同感较低。为了有效避免和杜绝这类现象的产生及加剧,许多学校开始加大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投入及支持力度,这一学科的社会地位提升非常显著。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道德与法治学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学者也十分强调这一学科的价值认知,许多学校利用该学科开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现状
        在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备受关注。但是,有的学科教师对家国情怀培养工作的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出现了许多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首先,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和利用教材知识,家国情怀的渗透比较片面和浅显。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停滞不前。其次,教师没有主动塑造典型道德榜样,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及认知比较机械,个人的能动性不足,仍然按照已有的学习模式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家国情怀活动的开展频率偏低。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家国情怀,难以将家国情怀落实到实际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问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知识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密切相关。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一部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家国情怀存在联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和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知识及因素,全面渗透家国情怀,开展高效的家国情怀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时,教师可以以集体生活为出发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集体生活的内容及价值,分析集体生活对个人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收获。
        集体合作游戏的开展比较普遍,教师可以开展“三分钟测试”以及“我的期望”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这类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集体的优势。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教师节可以将集体升华到国家,让学生意识到国家就是一个大的集体。

进而主动实现知识内化,将集体知识升华到国家意识,确保学生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很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爱慕之情,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因素,利用这些因素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塑造典型道德榜样
        初中生正处于个人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树立典型道德榜样。很多学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内容,积极塑造典型道德榜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榜样身上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从而明确个人的前进方向,产生更多的家国情怀。
        比如在讲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中“心系公共利益”时,教师则可以结合本节课程中的中心内容,以关爱他人为中心,以塑造学习榜样和道德榜样为主体。积极讲解雷锋的相关知识,通过系列事迹的分析来让学生进行主动感知。其中“一次义务劳动”,“模范班长”和“牺牲经过”等事件,全面展示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可以主动学习雷锋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进而意识到家国情怀是具体的,是实际的,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包含家国情怀。教师也可以从小处着手,在班级中设立道德标兵,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塑造典型道德榜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道德情怀和家国情怀,主动学习榜样,激发个人的学习能动性。
        (三)组织开展家国情怀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外,还需要确保学生将这一情怀落到实处,实现思想与实际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道德与法治教学比较复杂,教师需要适当组织开展形式新颖的家国情怀活动,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敬老院中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知,学会帮助老人关爱老人,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及沟通。如果教学时间较为有限,教学条件不够充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为父母分担。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孝敬老人和关爱父母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将理解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个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进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怀和家国情怀,学会主动奉献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在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知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展家国情怀,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因素,真正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丰富性。塑造典型道德榜样尤为关键,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榜样,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家国情怀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结合家国情怀活动的开展情况,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进而高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规范个人的和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1]樊正平.中国梦视野下农村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000(017):5-6.
        [2]江美华.渗透生活化教学,打开学生家国情怀[J].小学时代(奥妙),2020,000(005):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