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贞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邮编:355000
【摘要】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0年又进行了修订。新课标与原来的旧课标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也需要紧跟课标变化,不断进行教学理念调整,从而快速实现音乐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标 课程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民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教育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五育并举”——作为五育的一部分,高中音乐教学也需要不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公平对待音乐教育
教育事业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事业,国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发展,为此,让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应该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然而从目前高中音乐教学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不公平的问题。例如,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根本不开设音乐课,即便是开设音乐课,也都是形同虚设,音乐课的课时量严重不足,甚至还经常出现音乐课被其他主课占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这其实也是剥夺了学生享有音乐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另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学生可以享有的音乐教育资源比较丰厚,而且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机会也比较多,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机会就比较少,这也就使得地区之间音乐教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在学校以及家长眼中,音乐教学不如其他文化课学习重要,对音乐教学也不够重视,其实并非如此。音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学,公平的对待音乐学科,让音乐课和其他文化课享有同样的地位,这样才可以使音乐教学发挥有效的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各种音乐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进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陶行知著名的教学思想理论是“生活即教育”,在这一理论观点中指出,脱离了生活的教育不能被称之为教育。如果脱离了生活,那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也要以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主,音乐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基本上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解,这也就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从音乐鉴赏、歌唱以及演奏等各个教学活动中都要明确以学生体验为主,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的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新课标要求高中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此,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活经验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是失败的。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自我意识更加突出,而且情感 也相对丰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音乐知识传输,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一,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必然较低。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从网络中接触到的音乐种类更加多元化,所了解的音乐内容也更加广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歌曲涉及的是比较少的,但是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融入一些流行歌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从而进一步弘扬传统音乐教学。很多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兴趣比较低,但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加强传统音乐传播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教师就需要加快资源整合,利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来进行传统音乐传播,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四、注重学生音乐实践
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高中音乐课程包含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必修模块,同时,还涵盖了音乐基础理论、合唱、合奏、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视唱练耳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这几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但从目前高中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都是音乐鉴赏或者歌唱,教学内容是比较单一,很少有学校能够全部开设所有的模块,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开展。由于课程课程开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资金经费有效可能无法开设全部的教学板块,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有选择性的开设模块学习,从而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学校还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教学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合理利用音乐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型学科,需要学生不断的应用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音乐,进而逐步加强自身的音乐水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音乐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与原来的课标内容相比,新课标比旧课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满足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艳梅. 怎样用新课程标准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有感[J]. 学周刊:A, 2011(16):176-177.
【2】于继红.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 音乐大观, 2014, 000(021):82-82.
【3】陈培刚. 从"双基""三维"到"核心素养"——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大变化及其影响[J]. 人民音乐,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