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莲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促进毕业生留赣就业的一些具体举措,从目前江西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留赣就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建议通过分层次教育,提高学生服务地方意识、建议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打造毕业生留赣就业的优良环境、加强企业品牌宣传,突出地方企业优势,重点培养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加强毕业生留赣就业吸引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促进毕业生留赣就业助力新时代“赣鄱大地”蓬勃发展。
关键字:留赣就业;具体举措;存在主要问题;
高校毕业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是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新生力和生命军,如何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学生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留赣就业,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毕业生高品质高质量就业,是就业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总结了一些行之可行的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不足等。
一、采取的举措
(一)校地合作,提升服务地方企业覆盖面。
通过和地方园区进行校地双向合作,将园区设立为学校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也作为园区人才孵化基地,在为学生寻求更多优质岗位的同时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强化学生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政策倾斜,做好宣传引导
在大型招聘会及专场招聘会中设立省内招聘专区,并对二级院系引进企业中省内企业占比作出明确要求。
对于省内企业特别是合作的园区企业,在进行企业宣讲时只要符合宣讲要求给予支持与配合,在相关网站及微信群、QQ群的企业宣传中也需侧重省内企业的宣传力度。
(三)规范留赣就业制度,发挥考核作用
完善考核体系,鼓励二级院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留赣就业,同时考核中还明确在开展的各类专场招聘会中,对于省内招聘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将在年终考核中进行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毕业生留省就业,服务区域经济意识还不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地方、扎根地方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导致部分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发生变化,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基层就业人员需求激增,但毕业生大多期盼在一二线城市就业,省内企业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强。
三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企业岗位需求矛盾仍然突出,一些毕业生和家长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向往省外优越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求职意愿更趋向省外企业。
三、努力的方向
一是,针对毕业生留省就业,服务区域经济意识还不够方向,可在就业(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给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地方特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毕业生、服务地方、扎根地方。
二是,在招聘会企业的引进过程中,在考察遴选参会企业时可将专业是否对口、是否利于毕业生后期职业发展、企业晋升渠道是否畅通等进行综合方面的考量,在提高专业对口率的同时,稳定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是高校也通过分层次教育,提高学生服务地方意识。建议政府部门为高职毕业生(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出台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我省,发展地方经济,重点扶持支柱产业,促进百强企业、优质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品牌宣传,突出地方企业优势,重点培养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加大平台宣传力度,制度上予以规范,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倾斜,多举措并行,引导毕业生“学在地方、服务地方、扎根地方、创业地方”。
二是例如: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实现落户无忧政策;提供一次性购房补助、购房或租房补贴、公租房申请政策倾斜等安家保障;另外在毕业生创业上加强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政策,营造“以创促就”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韦小超;上海高校毕业生留沪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2.陈嵩;北京高校毕业生留京意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3.刘昊;北大毕业生留京比例逐年减少 就业地域趋多元化[J];成才之路;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