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罗正红
[导读]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在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
        罗正红
        云南省楚雄紫溪中学      675000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在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工作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丰富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奥秘,从而更好完成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
        引言
        自从信息技术学科兴起以来,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初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脱节,许多学生在信息基础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操作性不强和理论经验缺乏的问题,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的衔接工作,解决一直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将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相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初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脱节的问题。
        一、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问题、学生问题以及教师问题。纵观目前阶段的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普遍存在着知识体系不够明确,版本众多的问题,这导致了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脱节,有些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接触过,在高中阶段又不进行重点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下降,此外,许多知识也出现了重复性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重复呈现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十分不利的,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在现代社会,教育向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初高中之间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条鸿沟,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是打下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的关键性阶段,然而,由于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不甚了解,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有些教师甚至照本宣科,完全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使出高中信息技术的衔接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除了教师问题和教材问题,学生自身也表现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有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高一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了解能力有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极大影响了教师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工作
        (一)理清知识点,找好衔接点
        要想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工作,教师就要善于理清知识点,找好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要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达到有机融合和精炼提升的目的。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的挖掘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准的分析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哪些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通过微课生动形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性工作,教师要关注到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合理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对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了解,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和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选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积极活跃课堂氛围的构建,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信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
        (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自身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吸技术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能够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和分析,这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学时相对较少,如果单纯的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往往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通过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终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对学生和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善于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资源,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找到信息技术与微课教学之间的融合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衔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特点合理的设置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为学生未来信息基础学科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爱芳.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02).
        [2]王国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94-95.
        [3]张科中.微课应用破解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难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42-43.
        [4]王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嵌入"微课"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