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唐清胜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到强化。

        唐清胜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浓口小学 3411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到强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积极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扎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数学课中以及课余生活中都有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同时也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种规律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因材施教。本文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给予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差异;有效方法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性的影响学生的一项重要行为。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以及群体的差异性。教师要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诠释这样的差异,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充分的激发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创建自我发展的平台,达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1】。
        1.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认知
        通过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个体在尝试环节中会出现不同的认知特征。数学教学本身就具备认知内容。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不同的认知感受。所以必须在清晰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和情感态度。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7*3+5中,使用竞赛的方式让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需要熟识乘法口诀,让学生复习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感知混合运算的规律。对乘法和加法的相似以及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先乘后加”上。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必须设定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知识情境的方式去全面的了解混合运算。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深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混合运算的意义。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
        2.树立以生为本,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按照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乐于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激励自主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对于自主能力差的学生,教师也不要给予指责和批评,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循序渐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时,给学生的第一做法就是通分,在分母都一样时,对分子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些学生可以使用小数知识进行大小判断,通过得出小数的办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更好地去判断。这就充分的开发了创造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学中肯定学生的主体位置,能更好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3】。
        3.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交流。

通过小组方式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间达到取长补短。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划分小组,成绩相近的可以分成一组,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要求每个小组都找来正方形的纸板。给学生布置出任务。把这些正方形纸板试着拼凑成长方形,看看最多能拼成多少?每个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合理分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共同进步。
        4.探究知识过程,促进理解能力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深入的理解和巩固知识。新课改理念中把探究学习模式作为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创建了有利条件。凭借多媒体技术,具备各种的试听功能,让学生切实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米、毫米”的内容时,学生们虽然已经掌握米的概念,在这个前提下再进一步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样的长度单位。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物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拿出自己使用的笔和尺子作为长度单位和展示的对象进行长短比较。让学生观察2分米有多长,为学生搭建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找到了许多答案。还可以让学生在3把长度不一样的尺子上找最多有几分米?了解几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能够拼成的长方形长是1米?由此可见,通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堂进行设计,加强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探索学习的自由、丰富其精神生活、给予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权利,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获得情感体验,培养细致的学习习惯,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提供基础、对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完善提供方式【4】。
        结束语:
        任何一个生命体征都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情绪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学校的教育完全遵循整齐划一的标准,科学看待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的核心,遵循小对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认知积极努力,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新课标中学习有用数学的教学任务【5】。
        参考文献:
        [1]马秀英.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J]. 神州旬刊, 2014, 000(008):219-219.
        [2]李蓓蓓.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差异的小学数学驱动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2019(Z2):109.
        [3]秦晓波,程圆圆,姜国伶.基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10):8-10.
        [4]张鸿. 遵循认知差异,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16(01):177.
        [5]杨萍. 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