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奎珍
平远县长田中心小学
摘要: 心理研究表明,熟悉和接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能为学生所接受,类似的学习科目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重点应放在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上,教师应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创造活动情景避免只注重数学教学,忽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会造成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之间的差距,降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情绪。
关键字:新课改;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相较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它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概念,更多的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与基础运算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高度重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数学课堂进行创新,推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教材和书本知识为中心,围绕大量的习题开展机械化的学习与操练。这样的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但是较枯燥无趣。在长时间的单向输出与机械操练模式下,学生容易感到疲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除了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利用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课堂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个体为单位,独立地听教师讲课或者完成练习与作业。这样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合作意识,他们很难从课堂中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课堂中,会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小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这个新课程改革之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选择的教学内容依然枯燥乏味,采取的教学形式依然单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存在一部分人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一味地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小学生,教学课堂氛围十分呆板、沉闷,这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甚至一部分小学生已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另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位置,依然由自己主导着整个教学课堂,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大大阻碍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记忆,推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
可以准备60个鸡腿,让学生充当小小打饭员,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给班里的28个同学轮流发鸡腿,每人发了两个之后,还剩下4个。此时,可以提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个鸡腿?”“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每人分得几个鸡腿?”“还剩下几个鸡腿?”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列出“60÷28=2余4”的算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对余数的认识,掌握相关的计算方式。
(二)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应用于生活,学会使用因此,在学生完成新课程后,我经常给他们讲授实用科目,以实践和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了克/公斤知识之后,结合教材的实际活动,鼓励学生携带实物,以便他们能够根据物品的严重程度选择自己想要的名称。活动结束后有团体交流,请每个学生谈论自己所谓的体重,互相审视,深刻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使用数学的习惯总之,任何数学知识都有他生活的基础和材料,而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依靠教学材料,但不要局限于教学材料,以便使数学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三)丰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
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以往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的都是应试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生硬地将数学基础知识传递给小学生,而忽视了对小学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很难将自身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这样既枯燥又乏味的教学课堂上,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采取正确的手段来创新教学形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除了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中也要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之外,在真切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对人民币的样式、币值及作用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后和妈妈一起去一趟菜市场,充当妈妈的财务管理员,帮妈妈付钱,并且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见到人民币的样式和数值。通过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亲身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及重要程度。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和价值,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数学教学应使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日常生活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好奇心的挑战,使课堂充满活力,振兴师生生活。数学是生命,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他们对数学的价值有实用的认识,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从而热爱生命和数学。
参考文献
[1]林凌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1-252.
[2]庞敏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12):139.
[3]彭玉灵.浅谈新时代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28.
[4]樊咏.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和生活的接轨[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85.
[5]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