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粟
垫江县晓兴学校 重庆市垫江县 408334
摘要: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听、说、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检验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有力因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生成,使学生写作教学迎来新的格局,以统编习作教材信息,助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此,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的五年级为例,分析统编习作教材的新格局,提出写作能力的统编习作的教学实践对策,旨在推进教师有效运用统编习作教材信息,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五年级;写作能力
引言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不同于以往的教材运用模式,统编版教材的设计风格以及主题内容呈现新颖性、生活性,诸如增加了较多的议论文、说明文的文体,题材信息较为广泛,习作的素材更为多样,这为小学语文有效性写作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助力于学生写作教学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立足于部编版教材,根据高年级阶段学生写作以及获取信息的特性,有效的运用统编习作素材,着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统编习作教材的新格局
(一)统编习作题材的多样性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分析,从统编习作的栏目标题能够知晓,栏目的题材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对统编习作教材的学习与认知,并加强对学生相关习作题材的训练,为学生多元化题材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首先,统编习作教材主要以记叙文为主。统编习作教材重在记人或者事,诸如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六单元的《父爱之舟》、《慈母情怀》等作品,都是以叙事为主,通过具体的事物,阐释自身的情感以及情怀,以此赋予作品真挚的情感。其次,统编习作教材的命题方式凸显灵活性。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的命题方式多样,可分为半命题、自命题以及全命题等等。而针对小学生而言,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写作兴趣,通常情况下选择自命题,以此使学生在写作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写作态度。而统编习作教材凸显的命题灵活性,较为符合学生写作实践需要。
(二)统编习作栏目的导语新颖性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通过栏目导语的展示,能够使学生通过文字的获取,“浮想联翩”,并知晓该单元知识的大概意思,这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材研究,能够看出其栏目导语偏向为:一是导语内容偏向于生活,以学生生活为题材,凸显题材的真实性,能够引入学生共鸣;二是导语内容的情境性,以巧妙的文字,构成情境化的场景,能吸引学生关注,使学生融入到其中,品味情境乐趣,增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三是导语内容与单元课文衔接,能够实现可迁移性,使学生更好品味课文内容传递的思想与情感;四是导语内容生动、活泼、自然、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通过自身想象,更好的获取以及实践知识信息,达到良好的写作模式。
(三)统编习作插图多元化
统编习作教材配有插图,通过插图的展示与呈现,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又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大都成效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统编习作插图美观化。统编版的语文插图都是精心设计的,其插图的大小比例、结构比例都较为合理性,与文字信息进行配合,呈现美观景象,给于教师与学生视觉冲击,尤其学生,激发学生文字阅读性,使学生从文字阅读中进一步欣赏插图;二是统编习作插图诠释主题。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与语文信息相关,其是语文信息的诠释。学生通过语文插图能够进一步明晰语文课文传递的思想,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解答自身对插图观看中相关的疑惑,助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三是统编习作插图的意欲性。统编习作的插图的意欲性,不仅对课文内容的诠释,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融入到插图情境中,通过插图的提示进行联想、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二、写作能力的统编习作教材的教学实践对策
(一)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教师发挥引领工作成效,引导、引领学生进行写作,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写作意识、写作思维、写作能力。统编习作中重视单元栏目的导语设计,栏目导语是指在每一个单元主题下面具有几行字,通过文字的巧妙运用,能够将学生引入到指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传递的信息的美妙出,进而吸引学生对本单元信息的有效性学习。因此,针对统编习作教材内容的特性,教师有效的运用统编习作教材,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将相和》知识中,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内容,使学生先观看插图,从插图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之后阅读《将相和》课文,解答自身在插图观看中的疑惑,促进学生对课文信息的进一步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诸如:“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廉颇与蔺相如看待事物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此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品质等事项,并且从阅读课文中获取课文的中心思想。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及预习过程中对课文信息全面性知晓,这时教师以《将相和》为例,让学生课后写短小读后感,通过引领学生写读后感,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阐释,让学生有语言可叙事,进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思考问题,必定对课文具有别样的情感,这时教师引领学生写作,好比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抒发平台。
(二)生活化写作实施
语文知识与生活关联密切,统编习作的教材信息较为重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中,以统编习作教材为导向,开展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以生活为例,开展良好的写作模式。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这一单元信息中,基于该单元信息都是叙事文章,并且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教师引领学生以感恩题材为导向,引领学生围绕自身对父母的爱写作文,以生活中自身感受的爱为基点叙事事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同时,针对小学生而言,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写作兴趣,选择自命题,立足于生活,使学生开展联想,将自身所想、所思融入到写作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写作态度。
(三)开展读写教学
统编版教材的叙事类的题材广泛,分为写景类叙事、人物叙事、写物叙事等等,而这些都能够为学生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统编习作教材的运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提供新的局面。因此,在运用统编习作教材时,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统编习作教材《落花生》一文中,教师以读写结合教学为主,先让学生获取《落花生》一文信息,明确信息内容,之后引领学生实践,通过实践获取广泛的信息内容,之后引领学生将自身对课文的感悟进行抒写,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结语
统编习作教材的生成,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进入到新的教育境域,以统编习作素材信息,助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习作模式、习作方式,为学生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信息,进而使学生具有兴趣、情趣的进行习作,达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与实施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运用统编习作教材信息,从引领学生进行写作、生活化写作教学实施、开展读写教学三个维度,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妮妮.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化自信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20(09):100-101.
[2]程言峰,程英俏.指向写作能力的统编语文习作内容教学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0(14):50-53.
[3]王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习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教育革新,2020(05):34.
[4]柯晓珊.做足“三精”,上好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阅读课[J].华夏教师,2019(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