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红真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 053000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歌唱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训练;探索
引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四有好学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生理、心理等,不断探索出适合新时代小学音乐歌唱的训练方法,通过歌唱姿态、气息、声带、音准、歌词与情感以及艺术处理等六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歌唱的姿势
优雅而正确的歌唱姿态是唱好歌曲训练的开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训练之初,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如果只是纯理论地对学生讲歌唱的姿势,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判断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笔者通常会做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对比、模仿来感受不同姿态下的演唱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站着唱歌时是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身体和双脚自然放松的打开站立;而坐着唱歌时是在站着唱歌的姿态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腹部与横膈膜的作用力,笔者通常会让学生在练习坐着唱歌时,一手摸着小腹,另外一只手掐腰侧。学生基本掌握之后,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唱歌时要有积极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技巧和表达相辅相成,才能在演唱时声情并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有时不集中,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演唱状态有时会懈怠,出现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演唱状态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引导正确的歌唱审美感受,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歌唱姿态,这种歌唱姿态的基本训练,其过程就是一种歌唱美好的传达与体验。
二、音准训练
音乐作为一门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大多数人都错误地认为唱歌的好与坏源于个人的天赋,而其实是取决于歌唱者的音准准确与否,这是能唱出优美歌声的关键。其实小学生是没有固定音高概念的,如果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尤其是加强其音准。
三、呼吸训练
为了有效完成演唱,就需要首先学会呼吸,因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演唱者掌握一定技巧,从而在流畅、自然的呼吸中完成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从外部吸入空气,扩张胸廓,此时肺部就会有一个孔腔出现,保证肺能够完成自由扩张。发声时需要保证自身横膈膜在胸部的面向外凸,并将腹部与胸部隔离开。
与此同时,还需要保持头部呈竖直状态,挺起肩膀,放松胸部,放下隔膜,缓慢挺起胸部,完成呼吸。在做这个动作时,肺部会充满空气,此时就可以按照吸气的相反过程完成呼气。
四、歌词与情感训练
民族传统唱法追求的是“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也不例外。基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宜向学生讲解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但可以在歌唱教学中加入朗读歌词训练,通过反复朗读歌词达到情感训练的目的。朗读歌词训练方式有别于语文课中的朗读,可采取高位置、轻声、有感情的朗读方式,使学生打开口腔,投入感情,产生共鸣。此外,教师在日常歌唱教学中不可采用日常低八度白声的发声方式,而是合理使用高位置发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提示;同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采用轻声、高位置、有共鸣的发声,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唱歌时能够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发声训练
为保证发声的科学性,需要正确打开喉咙,这就需要保证深呼吸时喉头下降,并向四周方向扩张,而后才能够发声。为了有效打开喉咙,就需要首先保证正确的吸气,向下打开喉头。在打开喉头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女生来说,喉头不明显,由此,在歌唱练习时,需要特别注意查看喉头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如此才能够保证气流顺畅输出,唱出动听的歌曲。
六、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以及关爱,有效组织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前提下完成发声训练任务。同时,声乐教师还需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确示范,对学生歌唱的热情进行培养,使学生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全身心投入到歌唱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何抒珉.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情感的科学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169-170.
[2]陈琳.音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08):96.
[3]张俊蓉.小学高年级音乐歌唱教学的发声训练[J].华夏教师,2019(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