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   唐婕妤
[导读]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唐婕妤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历史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学科 。以往的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历史教育者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就应该更精心的谋划,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增进师生互动,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
        1导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及时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课堂提问,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历史素养。
        2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在当前新课程发展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时,在分析新中国以来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时候,要结合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变化,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人民生活得到各方面的逐步改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从而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
        3引入问题驱动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的改革需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力求整体的教学思路是本着从历史核心素养方向出发,在改革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入实际问题相配合,辅助设计方案的具体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单纯的教学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问题的驱动模式,以交流互动的模式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深化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分析历史事件,认知历史的价值观与根源影响。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此事件进行多方史料的填充从而丰富课程的骨架,同时引出林则徐禁烟的事件,让学生在获知更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全面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为了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巧设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性问题,比如“思考导致中国鸦片战争惨败的客观原因到底有哪些?你认为导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各个资产阶层的人民已经开始积极反抗侵略者,但是中国几乎每战必败,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等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并从前后事件的对比、价值观考量以及当时的政权问题综合考虑来寻找答案,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中其他背景故事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这种问题、故事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证实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核心素养的大方向中落实高中历史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4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纵观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教材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有关本节课的导学案,并结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设置问题,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有关本节课的导学案,在课上进行提问,比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有什么?各个政治制度对于当今的意义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等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这样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大体的了解,并结合历史核心素养进行知识讲解,讲授本节课知识内容时,可以将几种政治制度结合进行解释,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其中内涵,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5多角度提问,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当中,历史解释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史料为前提,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现阶段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在组织学生开展史料分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科学的运用史料和分析史料,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了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最终提供固定的答案,按照一定的讲解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历史学习能力始终得不到真正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的时候,不应该用模板化的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严格限制,而是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允许出现不同的意见,促使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运用比较和分类的综合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和提出质疑,之后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进行论证,这样所获得的结论会更加科学准确,比如可以提问:“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前立下了无字碑,那么你是如何这位皇帝的历史功过呢?”,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6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观点理解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从课堂课本知识中无法帮助学生完全达到,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添加关于历史事件和重点话题探究的拓展活动。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巅峰期,教师通过这些围绕自身历史文化核心话题的理论实践活动,提出相应的拓展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需要分析的史料,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历史文化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历史文化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和魅力,吸收历史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养料,从而促进自身的历史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7结束语
        总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构建中,教师应注重应该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合理设计,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他们拓展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但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目标,也会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全面提高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关飞雁.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5.
        [2]庞立宁.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3.
        [3]邵凤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分析[J]. 赤子(上中旬),2015(24):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