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林金华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改革工作也在逐步进行

        林金华   
        华容县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改革工作也在逐步进行,在高考改革制度下很多学校在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不仅影响了高考改革工作的进行,也日常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就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考改革;学校管理;教学质量
        引言
        学校管理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和教学质量,可以说是学校长期健康发展的命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高考改革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采用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1]。
        一、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科教师的需求量出现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严重。高中实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选择权在逐步扩大,除了需要进行必修课程的教学外还需要组织选修课程的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这也导致教师的需求量增大。高考“6选3”、“7选3”制度的推行,使得学科教师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需求量出现“富足”或者“不足”的现象。
        2、硬件设施不足,资金投入较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造成了不同的科目选择的人数变得不固定,在班级人数的确定上不能保证每个学科,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达到满额,因此必定会使得班级增多,增加教室数量,部分学校教室数量有限。此外,在高考改革制度下针对选修课程出现了加试环节,因此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的配置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更不能满足高考改革制度的需要。对于偏向于实验和技术实践的学科如化学、物理等科目,原有的实验教学设备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升级,增加配套设施[2]。此外还有专用教室不足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3、寒暑假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教学需求。
        学生选择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给学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浙江高考改革制度为例。由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年每年的4月和10进行,每次学考结束后,学生需要对于后续的学习科目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也需要对教学班级和教学课标进行重新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无法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原有的暑假时间较长,学生在九月份返校后一个月就要开始进行学业水平考试,不利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3]。
        二、相关建议
        1、重新制定人事部编制
        传统的高中学校编制数导致教师数量均衡分布,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各科教师的数量呈现分布不均的趋势。教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充足的师资储备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扩招部分学科的教师数量,另外针对部分教师数量有“富余”的科目,要做好调整工作。例如,与其他学校进行联合,针对不同学科教师数量的差异制定师资互补制度,调整学科师资结构,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加强学科教师培训,对于部分教学能力强,跨学科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进行跨学科教学培训,以达到调整学科之间师资结构的目的。
        2、优化硬件配置
        部分学校教室数量有限,通过灵活设置学科教室来改善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实验学科,实验室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在实验室空闲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验室布置成学科教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紧缺的现状。此外,部分独立的学科教室可以在教室的合适位置安排教师的工位,这样能够将部分办公室改成学科教室,供小班学科教学使用。教师在教室办公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相处时间,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科教室的布置尽量使用组合式桌椅,能够随着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而进行自由的组合。例如,在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桌椅之间可以进行合并重组,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学习结束之后可以拆分复原,保持学习的独立性,也可以通过空间的组合实现大、小班教学的灵活转换。
        通过打造多功能空间提升校园空间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楼道进行适当的扩建,将原本在教室里的“阅读角”移至室外,节省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学校的餐厅,通过将原有的固定性桌椅替换成组合式桌椅,提高餐厅空间的利用率。在非就餐时间可以将餐厅作为公开课堂、自习室、会议室或者考场,为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能。
        3、合理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
        高考改革中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的自由性得到极大的解放,但是学生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目前的高中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尊重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指导,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学科选择进行分层分类培养。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要采取递进的模式,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分类分层原则、稳妥推进原则和尊重学生原则。分类分层原则是指,针对选考科目,在走班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实行分层,采取分层式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稳妥推进原则是指在全面推进全科走班不动摇的前提下,做到稳妥推进,从而保证教学秩序。尊重学生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彰显学生个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校可以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考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学校要积极配合,并且高效执行各项改革措施,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体系,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勇. 高考改革对高中学校管理提出的新挑战[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4(021):P.115-116.
        [2]曲艳.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华夏教师, 2019(13):91-92.
        [3]施黔群.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9):P.33-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