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声,以德育人——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阮秀芬
[导读] 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小学阶段教学工作成为了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

        阮秀芬
        (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中心小学,广东清远,511538)

        摘要: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小学阶段教学工作成为了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为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小学班级管理就成为了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核心,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受到了教师的重点关注,因为在当前这一社会背景下,品德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人才,教师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不断提升班级德育教育水准。本文就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
        在当前这一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很多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其自身文化素养极高,但是其道德品质却十分堪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就加大了对教育起始阶段的关注力度,并不断提高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投入,无论是在校园环境建设还是在各个方面,教育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反观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还是没有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中提高德育教育力度,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一、注重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教师,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模仿教师,有时还会因为长时间的模仿养成习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因为教师提出的一些小问题而相互争吵,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而是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但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举动是错误的,进而养成了错误的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并将榜样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以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明辨是非[1]。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例如在与学生交谈时一定要保证情绪稳定,在与其他人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词汇的运用等,通过细节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维观念。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播一些好人好事,若是班级中的学生做出了好人好事,那么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公开表扬,进而起到有效地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口中,那么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句话,若是将教育工作比作生活,那么教师就要像太阳一样去引导学生,虽然无法在生活中为学生带来切实的帮助,但是却要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名孩子都像是一张白纸,需要教师在白纸上精心涂抹色彩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一味地将学生涂抹成同一种颜色,因为有时并不是同样的人生就是最好的结局,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遇到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影响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若是教师遇到性格较为活泼,并且极度叛逆的学生时,教师就需要利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通过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若是在引导学生时急于求成学生就会受教师情绪影响出现叛逆情绪,有时明明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最终却因为情绪问题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三、开展实践活动内化德育教育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就不能局限于丰富的宣教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还要将实践问题重视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进来,利用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教师活动中所要传授的知识[2]。因此在工作中教师就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带动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德育主题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还会进行主动思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若是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怎样解决,若是利用其他方法进行解决结果会是怎样,有时学生还会主动向教师进行提升,教师在回答问题时就可以融入其他德育内容,这样不仅学生接触的德育内容越来越多,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更近。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效率
        相信广大小学教师一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工作并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够见到成效的,这需要教师长年累月去引导去激励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甚至德育教育若是一味地一味地依靠教师其教育有效性还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例如在引导过程中将家庭的影响展现出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德育教育。开展家校合作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家长全部配合教师,教师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开展家校合作[3]。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情绪不对,并且学生还不愿与其他同学互动,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空闲时间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通过对家长进行德育引导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利用这种找“典型”的方式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同时还能够节省一定时间。
        五、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
        学生对教师情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和语文老师交流,然而有的学生却喜欢与英语老师交流,这就导致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无法正确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部分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情感不深而故意躲避教师。那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就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相互配合才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在空闲时间班主任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表现。之后班主任就可以根据不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教育措施,通过对学生不同性格特点的了解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最终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观念,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4]。
        六、发挥优秀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若是要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向好向上发展,教师就需要利用班干部带头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例如在班级中选取几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帮助教师管理班级,这样学生就会因为其争强好胜的心理努力去做好自己,进而创建良好的班级良性竞争环境。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小学班级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如何有效开展,同时还了解到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够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带来怎样的帮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将以上几种引导方式合理应用起来,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引导计划,最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国英. 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 课外语文, 2018, (5):192-192.
[2]张惠. 谈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 才智, 2020, (5):120-120.
[3]赵莉. 班级管理,德育先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 新课程, 2019, (2):233-233.
[4]张乔花. 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 文渊(高中版), 2019,(4):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