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含泪 泪生爱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璇
[导读] 我想,我应该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班主任吧,因为我总让他们哭。
        李璇
        葛洲坝中学 邮编443000
        我想,我应该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班主任吧,因为我总让他们哭。
        我让学生哭,可怕的是,我也时常让家长哭。
        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很早我就被吵醒了,但说实话,我还很开心的。因为有个家长哭着给我打了通电话,瞧,我是多么的无情。
   “李老师,可能你会觉得我很矫情,但大女儿对我说出那一句‘妈妈,我爱你’时,我真的突然间充满了力量。大女儿上学后,我还在房间里看到了她偷偷留下来的信,给了我更大的惊喜与感动。我从未想到我的一份‘作业’能收到这样的回报!谢谢李老师给我们如此亲近的一次机会,谢谢谢谢。”我从睡梦中清醒过来,静静地倾听着家长的分享与反馈,会心一笑,满是骄傲。
一个月前,我秘密地给全班家长布置了一份“作业”:从十一假期开始用心观察孩子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细心记录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不足。拍摄照片或是录制视频然后制作成PPT,在每一页面写下你每一次的感动与着急,我们来给孩子说说心里话;也让孩子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看你眼里的心里的他,是什么样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秀与不足,以便他能在往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朝着更优秀的自己努力。
一个月,63个家庭,只交来了15份作业。那一刻,我有些气馁也有些怀疑。我不知道我的用心是否会有收益,但是当我点开那一份份作业的时候,我的嘴角是上扬的——原来,我班孩子是这么可爱这么优秀的:PPT中他们在认真写作业、仔细洗碗刷鞋、给受伤的爸爸洗澡、给过生日的妈妈下水饺……原来,我班家长是这么用心这么能干的:PPT中有他们偷偷拍下的照片与录制的视频,有真诚的文字与耐心的劝诫,有的还配着温馨煽情的音乐……
我被感动了:眼中有泪,泪中有欣喜与自豪。但不能我一个人哭一个人感动,我要让全班陪我一起。
10月30日周日晚自习,我们全班在教室开展了“你眼里的我”主题班会。
开场我说:“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样的人啊?”帅气的!聪明的!可爱的!平时就活跃的孩子们一下炸了锅般赞美着自己。一句话没说,在一片喧闹中,我点开了一个视频——我们班大大咧咧的足球特长生赵同学,正在细心地给爸爸擦洗身子,而爸爸胳膊骨折打着石膏,背上也有几处擦伤。视频中,赵同学一边自豪地用方言给爸爸描述自己在球赛中的英姿飒爽,一边小心翼翼地给爸爸擦洗伤口,还不忘提醒爸爸再痒也不要挠。全班都安静了……只有赵同学喊出了声:“天呐,李老师,这谁拍的啊?别放了别放了。”然后将红彤彤的脸埋进了书堆。
叶同学在晚饭后主动洗碗的照片,曾同学周末认真写作业的照片,谭同学半夜给妈妈煮面条的照片……收到的“作业”一份份被展示出来,有的孩子在惊奇照片是谁在什么时候拍摄的,有的孩子在感叹原来自己在家这么勤快这么可爱,还有很多孩子直勾勾地盯着多媒体屏幕,满眼期待。我想他们应该在好奇家长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可能也希望在全班面前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青春期的孩子们呀,最想要的不就是认同和表扬嘛。
“这里有一个PPT,我希望方同学能够帮我们展示出来。

”活泼大方的她满口答应,可是就在我打开PPT的那一刻,她愣了一下,随即低声说:“李老师,可以你帮我念吗?”我无情地说:“不可以”。
“呼……”,做了个深呼吸,“亲爱的女儿,当你看到这封信时,肯定特别意外。说来惭愧,这是妈妈第一次用写信的方式与你交流。时间过得飞快,妈妈还没来得及多抱抱你,你就忽然长大了。”
一开场就是个煽情的镜头,照片中的全家福,教室里的我们。
“一不留神,你的个头居然超过了妈妈。依稀记得接你来宜昌上学时的样子(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让你当上了快六年的留守儿童)。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在爸妈的面前都显得有些生疏,让我的心好疼!”……哽咽中的方同学已经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感动,蹲在讲台上放声大哭了起来。为自己曾经的“留守”生活,也为妈妈的那句“心好疼”。我没有说话,教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只是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良久,方同学才在全班同学的鼓励中,擦干眼泪继续读起信来,“为了生活,在你成长的路上我缺席了几年。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要好好补偿对你的爱。……俗话说,儿多母苦,的确是这样的。弟弟妹妹年龄相仿,体质又弱,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弄得妈妈心力交瘁,许多时候无暇顾及你的感受,只管你吃饱穿暖,再则,只是盯着你的考试分数。考好了,喜笑颜开;考砸了,河东狮吼。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啊!你能原谅妈妈当时的无知吗?好在,我的女儿性格开朗,自信乐观,让妈妈很欣慰。……”
这封信,很长,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中挣得了全场的眼泪。
对不起,我让你们都哭了。所以,课后你们都不搭理我,坐在自己座位上,安安静静的。
晚自习后,我一个人走在寂静的小路上,想起那封信,也想起我的爸妈,他们也是那样爱我的吧,只是从来不表达。
“叮咛。”手机震动了一下,“李老师,刚才孩子回来后拥抱了我,红着眼睛对我说‘虽然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写信,但我从方妈妈的信中看到了你们的影子,我知道你们也对我付出了很多,谢谢爸爸妈妈。’很抱歉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很感谢您给孩子们上了这一课。”
未曾意料到的反馈!不过想想也是,我想到了我爸妈,孩子们也会想到他们的爸妈。因为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爱着孩子的呀。
点开家长群,家长们都在分享孩子回家的表现。嘿嘿,回家路上我都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儿。
所以那一通家长电话其实是意料之中,后来还收到了家长发来的照片——孩子留给她的信:“……我会一直努力,努力让你们感受到我对你们的爱!我不会让你失望,也不让自己失望。也许其中会有很多挫折,但希望你多包容我多提醒我!因为我的妈妈是最美的最善解人意最温柔最智慧最有才最爱我,是最好的妈妈!么么哒。”
瞧,煽情的本领都如出一辙。对不起,我让家长也哭了。
我总觉得,这世上最美的东西是爱,最有力量的也是爱。我是一个文科平行班的班主任,班上孩子所欠缺的不是聪明,而是动力。可是动力来自哪里?教室里的他们,没人还再为吃饱穿暖发愁,他们已不再生活在“我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的时代;他们可能也有着当科学家的梦想,可是梦想对于没有自信与毅力的孩子们来说,略显虚幻飘渺,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但他们是可爱的,内心是柔软的。所以我想,戳他一下,让他痛一次,甚至哭一场,应该有用。眼含泪,泪生爱,由爱而有力量。
经济大潮的冲击让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钱慢慢地取代了沟通也取代了爱。家长忙于挣钱,想着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也就慢慢地只愿意对家长张口要钱;然后剩下的就只有升学压力下的两者,在考试成绩上计较了。沟通越来越少,青春期的孩子们与家长亲近得也越来越少,最后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这不仅增加了每一个老师的管理难度,而且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是需要家校合力的,所以我呢,总是执着地在加强亲子沟通以及家校联系方面做着努力,不惜以让他们都哭为“代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