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价值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5期   作者: 罗普丹
[导读]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
        罗普丹
        贵州电网凯里麻江供电局  贵州省  麻江县  557600
        摘要: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这使得多种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变电站继电装置的整体运行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就要从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故障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应对,从而使其运行更加稳定,并降低对电能的额外损耗。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原理;价值作用
        1导言
        伴随这几年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电力系统智能化的落实成为了主要发展趋势,并且在社会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就有必须确保继电保护改造的可靠性,有效创建智能电网,以此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电能保障。
        2变电站继电装置的作用
        2.1维护电力系统稳定性
        在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确保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的整体运行质量,从而使变电站的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保障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而继电保护装置的存在也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故障的类别以及具体位置进行判断,并通过断开故障位置,避免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损害使电力系统的在运行上的安全与稳定性得到切实的维护。
        2.2反映电力系统状态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之所以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有效排查,其主要原因在于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的具体状态进行一个真实的反映。从而帮助技术人员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电力系统的具体运行状态以及故障信号特征对系统的具体运行状况进行一个深度的分析,以此来对电力系统各个部位的正常运行进行调控,并通过采取具有预防性与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使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可靠性得到保障。
        3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一方面,在开展继电保护时,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当变电站在运行时发生故障后,会出现电压降低或升高、电流突然增加、温度、瓦斯的温度同时升高及运行频率降低等现象,且该现象的数值大于继电保护的额定值,进而使继电设备发出报警信号或跳闸指令。跳闸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电流值与时间值,若该跳闸的性质为电流值,电流值上升速度越快,则跳闸的速度越快;而性质为时间值时,当故障电流值大于整定值后,在一段时间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变电站,时间发出跳闸指令,进而暂停变电站的运行。另一方面,在运用继电保护技术保护变电站的过程中,其目标也较为明确,利用该技术后,可使变电站供电变得更加可靠。检修继电保护设备时,可提升该设备的可用系数与可靠性,防止出现传统检修方式的不足,并使相关设备的寿命得以延长,进而使用户用电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与此同时,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也能促进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当前,在电力系统行业内,正广泛应用继电保护技术,且相关的保护装置也可进行远程输送,技术人员可利用其数字化的特征,尽快实现系统抢修。当前的抢修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由预知性检修替代了计划性检修,使检修的盲目性有效降低,改变了过去由经验来判断检修的方式。


        4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价值作用
        4.1性质
        通过性质可将继电保护分为多种类型:其一,技术人员应保护发电机,其短路的形式较多,主要为定子绕组,当档子绕组接地时,在相间的过程中会产生短路;发电机的外部也会产生短路,若其负荷过重,定子绕组经过电压时,其励磁回路会出现两点或一点接地,也会形成失磁故障。在发生故障后,大多采用解列、停机等方式进行出口,进而使故障范围缩小,并发出信号。其二,在线路保护方面,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采用对应的保护措施,架空长线、电缆或输电线路若长度不同,电网内中性点不同的接地方式也会形成继电保护,进而出现过负荷、单相接地、接地短路及相间短路等。其三,针对母线保护,在多处变电场所与发电厂都应安装专有的母线保护设备。其四,在保护电力电容器方面,由于其内部故障而造成出线短路,若断路器与电容器组形成连接也会产生短路,其原因在于当电容器组内部出现故障时,电容被切除后会经过电压,而当电容器组再度过电压时,其母线会产生失压状态。其五,保护高压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会形成多种短路方式,如在同步电动机中,产生非同步的冲击电流、电动机出现失磁效应、底子绕组的电压较低、电子绕组出现单相接地及定子绕组发生相间短路等,多种方式都会形成电动机保护。此外,针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温度保护,当其内部的电动机与变压器发生内部短路或电机负载过重时,该保护装置的温度会快速升高,当其整体温度超出整定值后,可及时向系统发送跳闸指令,会产生相应的报警信号。与从同时,为达到设备安全的需求与电力系统的稳定,在继电保护装置中,还会开展主保护,当出现短路或产生故障后,通过系统内部快速地反应,可将产生故障的线路或电源直接切除,对变电站中的继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而对于继电装置中的后备保护,此保护产生的背景为断路器或主保护系统发生拒动,可将产生故障的部分直接切除。当装置中出现主保护拒动时,电力系统内部可紧急启动另外一套保护设备,进而引发后备保护。为保障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整体性能,技术人员在检修继电装置时,可采用辅助保护,该保护方式可作为多种防护的补充。差动保护也属一种较为重要的继电保护类型,若中性点线路或变压器中的电流差大于整定值时,该系统会发出跳闸指令,此保护方式又叫纵差动保护。而纵差横保护的形式则为两个绕组间或并行线路间的电流差高于整定值。例如,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在实行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过程中,由于产生故障的电压值小于整定值,在借助相关系统后产生低电压信号与跳闸指令,进而对该装置形成低电压保护,有效保障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4.2配置
        针对继电设备的保护装置,设计人员可进行三方面的保护,首先,针对线路保护,设计人员可应大力发展智能变电站,并将测控功能与站内保护进行有机结合,其配置方式采用间隔单套。在开展线路保护的过程中,可进行直接采样,并将断路器跳掉,经过相关网络技术,可开发出重合闸与断路器失灵等功能。
        其次,技术人员还需保护变压器,依照相关流程,保护变电压电量时,一般的配置方式为双套,并实行设备一体化。若两种设备分开,其后备装置需结合测控装置。采用双套配置的过程中,将各侧的单元合并,而各侧的终端最好使用双套配置。最后,分段保护母联时,技术人员应将智能终端与分段保护装置相连接,在不进行交换网络数据的情况下,实现直接采样与跳闸的功能。与此同时,在保护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时,要通过网络进行信号传输。按照配置要求,该类继电保护设备应按单套配置进行分段保护,从而形成测控与保护的一体化。当分段保护出现跳闸时,其方式大多为点对点直跳,而网络方式则应用在其他分段跳上。若分段保护母线的方式失灵,也可运用网络传输。例如,某电力公司在开展继电设备的保护时,在保护母线时,其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在检修后,按照配置要求,对设备实行双配置保护,从而增强了继电设备的保护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对电力系统的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而且整体故障类型通常表现在内部故障、外部故障与干扰故障上。为此,就要在应对开关拒合故障、主变差动保护故障、低压侧近区等常见故障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与优化,以此来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效用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莫如发.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经验分析及总结[J].电子世界,2019(24):83-84.
        [2]吴旭东.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的应用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40-41.
        [3]张清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60-261+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