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媛 吴旭 左帆
镇江供电公司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应用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统计分析系统开展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数据采集,以历史故障数据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维修决策,该方法能够实现可靠性和维修数据的应用,有效地减少故障的危害。
关键词:电力企业;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引言
电力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力设备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组成设施和电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电力设备结构复杂,通常涉及到众多包括机械、自动化、电气和通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具有较高的耦合度,电力设备的故障具有突发性、排故困难大和危害性大等特点,仅仅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设备故障有系统性的掌控,尽可能地减少故障的产生及故障带来的后果,降低影响企业的作业时间,充分地发挥设备效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故障管理的过程涉及到故障检测、故障报送、故障处理、故障分析和故障数据应用等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在故障发生前通过对设备状态的检测与诊断,掌握设备有无劣化情况和劣化的程度,以发现故障的征兆和隐患,及时地进行预防性维修,使故障在萌发前的初期即可被解决;此外,在故障发生后能够及时地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合理的方案,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改善设备,以防止故障的再发生,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1电力企业统计分析系统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统计机构也是全国统计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在电力市场改革深化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电力企业只有更好地掌握行业信息,更及时地了解电力市场的政策和环境变化,才能够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电力企业需要的所有电力生产和市场的信息都是由各电力企业相关的统计工作机构和队伍来提供的;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及所提供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及投资方向的正确;也就是说,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日益加深和科技信息时代的条件下,统计工作必然会成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基础性工作。
2统计系统存在问题
2.1数据难以得到全面分析
近几年,对电力资源需求量逐渐扩大,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用电需求,电力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其内部系统更为复杂。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迅速发展,统计系统难以紧随时代发展,对电力企业工作加以指导。统计系统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势必影响数据查询与实用功能,更不能对电力企业工作加以分析,并将多种数据进行汇总。
2.2统计系统效率低
对电力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分析,多数电力企业统计工作,依旧只能进行逐层汇报,很容易在逐层汇报工作中,出现数据误差。当数据最终上传至总部,电力企业总部如果发现数据错误处,另需要逐级处理。此种方式,效率较为低下,也很难发现存在问题。
2.3缺乏统一标准
除去数据存储不一致,汇报出现问题。目前的电力企业统计工作,亦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管理细则,导致其理解上出现较大差异,不利于电力企业管理与发展工作。
3提高电力企业统计分析系统水平的对策分析
3.1正向激励,采用有效的激励
手段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由于电力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对统计工作的认可度也不高;没有物质奖励和荣誉激励,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
目前在本集团采取的对策就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在集团的《生产专项考核管理》制度中将生产统计工作纳入考核,每年对各电力企业统计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评奖,颁发生产数据统计与报送先进个人证书,并发给一定的奖金。这样就让各企业中统计工作人员中好的工作表现得到肯定和认可,让员工在统计工作中能够得到快乐和喜悦,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为企业的发
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2提高认识,采用计算机系统
和建立电力统计制度来减少统计数据的失真问题。在电力市场改革和新的信息时代下,各电力企业一定要提高对电力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层应该从制度和管控两个层面对统计工作给予实际性的支持。一是通过建立生产数据统计系统来实现各部门间电力统计数据的共享和统计口径的统一,从而避免因各部门之间对生产数据的统计范围理解不一致造成的数据失真;二是通过建立电力统计制度对生产数据统计和报送过程中的人为修改现象给予严格的考核和处罚,以防止因管理问题造成的人为的数据失真问题。
3.3坚持创新,采用新型的电
力统计工作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力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在现在的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一定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统计工作中,利用数据远程传输和监控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集团内的数据共享,建立集团内部各电力企业的大数据,将电力统计工作人员从单一的数据统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为集团的管理和决策及时地提供更多富有建设性的生产数据分析报告和理论依据。
3.4积极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
业务能力,加强对电力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保证电力统计工作质量的基础,所以各电力企业一定要为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统计理论知识培训和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的统计理论知识,参加在职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对于专职从事统计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他们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同时还要学习工商管理、统计分析等与统计工作相磁关的知识,增强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电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准的统计工作队伍,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水平。
3.5系统运行分析工作
以三个月为运行期限,在三个月运行后,对系统运行期限内的稳定情况、功能完备以及操作数据进行记录。只有在系统运行阶段,以规范标准,对电力企业系统分析进行全面梳理工作,才能最终形成专业数据资源库,对不同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规避系统问题,提升系统精准度。通过最终试运行测试工作,才能更好地验证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否更具企业实际需求,满足企业业务与功能需求,进而确保电力企业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对电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电力企业工作效率,支撑电力企业业务工作开展,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之力。
结束语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要想提升其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大量数据支持,更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并根据当前电力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统计分析系统设计工作加以分析,进而实现数据处理功能,并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做好设计与实现工作,在阶段运行期限中,提升系统使用能力,保障数据具有真实性。电力企业,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重要资源。所以,要重视其发展,重视电力企业研究工作,进而实现更多功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美琳.电力企业发电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8.
[2]刘婷婷.朝阳区总部企业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7.
[3]谢培培.电力企业员工工作记录及统计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