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5期   作者:蔡黎
[导读] 电力系统自动化涵盖发电控制、电力调度与配电自动化三个层面
        蔡黎
        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9
        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涵盖发电控制、电力调度与配电自动化三个层面,强调依据应用场景、用电需求的差异实行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支持。自动化施工技术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提高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负荷三部分组成,与最初的电力系统相比,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发电量以及输电线路长度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现今国内电力系统已经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同时,随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也引发新的问题,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长度增加也意味着电力系统线路的分布更加广泛,线路地形更加复杂,运行维护的难度因此而加大,同时也造成运行维护难度增加。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监测,甚至可以主动解决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由此可以看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现存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根据电力系统实际问题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技术,为此广大科研人员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电力系统施工的自动化技术
        2.1低压无功补偿
        低压无功补偿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故障概率,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节约运行成本。例如当前在配电网中常在变压器低压侧安装JKWB型配电监测无功补偿装置,利用这种智能型负荷开关元件既能够针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损,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电流等指标的实时监测,为低压配电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2自动化调度
        自动化调度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电管理自动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配网信息的自动收集与处理,提高电网自动化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是馈线自动化,依托FTU实现对配电运行数据的收集、传输与分析处理,并且提供运行状态检测、故障自动隔离等功能。
        2.3故障诊断处理
        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识别与生产过程监控,当线路上某一设备或环节出现故障问题,可自动完成故障定位与诊断分析,并发出警报信息,有效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效率,降低经济损失。
        3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施工及运维中的具体应用
        3.1电力系统运行保护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时常因设备老化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装置将会快速、自动动作以免故障点继续运行,阻止故障扩散,保障非故障点继续正常运行。同时对于运行异常状态且非必要断开的设备而言,直接断开设备的连接也会引起系统波动降低稳定性,通过继电保护装置通信手段传递信息的方式自动判断该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动作,从而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将步入新工业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使得电力系统对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传统变电站有固有缺陷,数据难以交换,而智能变电站的出现实现了数字化输出,解决了数据交换问题,同时对智能变电站的保护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智能变电站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更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结合了保护技术与信息综合检控技术,即起到了监测与保护的作用。除了结构原理与之前装置有所不同之外,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动收集整个变电站的信息,根据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来判断不正常设备是否要动作,从而降低了故障影响范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


        3.2发电厂分散测控领域
        电网系统中具备很多单独的监控单元,系统数据通信和控制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这也加大了系统检测的难度。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结合不同的分散单元,完善网络控制系统,降低系统负荷问题,可以合理监控发电厂设备运行情况,获取准确的数据。
        3.3电力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广泛且地形复杂,这样带来了相关的问题,即维护困难,不仅消耗更多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为解决该问题,现今电力系统企业引入无人机技术进行巡线工作,该技术的出现受到电力系统的高度重视,通过应用获得一片好评。无人机巡线可通过影像还原真实细节,模型效果真实,能够实现地表全要素表达,同时还能实现对影像实景三维模型的数据精准测量,且精度高。无人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途广阔,不仅可以巡检10kV-5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降低线路巡视难度以及巡线工作量,提高巡线工作的效率及速度,更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得电力系统安全生产运行。
        3.4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我国耗电量不断增加,同时也随之改变整体负荷,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电网功率因数,保障误工补偿的高效性,降低电能损耗,发挥智能化设备的作用,使电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满足用户电力需求。在电力工程中原来主要是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利用三相电容采集信号,三相的无功补偿需求是不同的,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不利于平衡电压,同时也不利于监督检测配电工作,不利于发展电力工程。利用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可以优化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结合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有效监控负载变化过程。联合分相补偿和三相共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电网负载,合理利用分相补偿方式,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使电网经济性不断提升,维护三相状态的平衡性。
        3.5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基于SVG技术提供电气模型信息,技术人员在获取到信息后可建立图形与CIM对象间的映射关系,便于在自动化系统内完成图形设置,并且利用SVG技术提供私有属性信息,基于源系统完成图形导入、导出操作。技术人员通过利用SVG元素、电气模型、私有属性三类信息,可在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对多种电气器件的图元描述与可视化处理;同时,可采用SVG技术中的拓展标记语言进行电力系统数据信息的实时处理,依据获取到的最新装置信息完成实时数据的解读,并进行图形信息的更改,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效率;此外,还可利用.wav或.mp3格式的文件进行报警提示,由技术人员通过设置资源定位符、调节报警功能参数,可在触发“开始”键后自动播放音频文件,由系统依据报警等级自动配置故障处理措施,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可靠性。
        结论
        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在逐步增加,近代电力系统迅速发展,提高供电效率及供电质量是一个必然的目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整个电力系统带来全新的活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开始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设备、及时发现分析并主动处理相关故障,这些措施使得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也会跟随提高,因此,在我国不断发展的电力系统中,探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依然任重道远,但也同时说明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生命力长久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兆顺.浅析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科技风,2019(35):172.
        [2]武克轩.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5):46+10.
        [3]吉龙军.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与设计[D].2017.
        [4]聂晨浩.试析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7):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