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峰 张旭敏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山西省 忻州市 034000
摘要:电能是重要能源,更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能源资源,因此,在电力管理和应用当中应该采取新形式新策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积极适应新形势,将信息化建设与行业本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然而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跟领域,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者针对目前电力行业的真实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解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详细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为每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达到科学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合理策划安全管理流程,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按需配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目的,促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加高效的推进。
2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2.1 减少安全事故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实施和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极大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安全事故发生时对相关工作人员造成的生命财产危害。在实际的应用中,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高效便捷地对电力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电力的大致信息,为电力公车公中可能出现和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与问题做好预警。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也能够应用于电力高空作业中,能够对高空工作人员进行详细地定位,从而保障其人身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也能够提高救援救护的效率。
2.2 提升工作效率
从问题角度上看,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极为必要,包括范围化推广、现有系统改进等。人员管理方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可记录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系统授权各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维护人员,使其获取施工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并对人员变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所有人员必须通过管理员安全认证方可进入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收集,寻找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工作效率更高。
2.3 利于沟通交流
信息化管理能够拓宽电力安全管理中的言路,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与问题发表自身的看法见解与意见,管理者也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制定出相应的电力安全管理方案与制度。同时,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强电力基层工作者与领导之间的交流,使电力安全管理的负责人能够更加了解电力基层工作人员的需要,对其提供一定帮助,提升电力生产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2.4 提升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开展,提升了管理活动质量,在宣城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尤为显著。以设备管理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所有设备的统一管理,尝试进入变电站作业现场的施工机械,基本信息得到辨识、收集后,与既有信息进行对照,可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外观绝缘性、存放地区环境要求等。各类信息录入、修改、导入、导出管理,也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由安监部统一维护、管理,精细化水平更高[1]。
2.5 工程实时监控
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管理平台对电力作业现场的工作落实进行远程监控,及时查看安全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如果有指令需要发布,可直接将指令发送到手持终端上,保证现场作业能够得到科学指导。如果发现电力作业人员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具或是违规,可直接进行预警发布,保证电力作业的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3 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将电力整体的生产过程和事务处理以及物资材料的移动等各方面业务进行数字化,使得电力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相关体系。首先,建立完整的行业信息体系,除了要积极推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还要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行业信息化结社有机结合,健全的信息服务系统更具有指导意义。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将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起来,依赖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资源等的最有效利用。第三部分的安全信息化是完善各项检测、控制系统,目前电子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这些检测、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2]。最后一部分的经营信息化是指要促进电力行业开展新的经营服务模式,在一系列的经营服务当中获取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应当贯穿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之中。
4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途径
4.1 功能设计
系统作业的基础为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客户端基于外网移动交互平台,服务主站为B/S架构应用。实际工作中,企业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服务器部署,为移动端接口服务、数据库和管理端应用服务。为实现实时作业,进行移动端、后台管理端优化,移动端主要包括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内容,后台管理则要求以对应权限为基础,进行管理程序更新、信息更新等操作。以一库一证管理为例,主要采用特征匹配法,通过降维分析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智能化训练。将所有管理对象分为若干类别,每个类别下的管理对象均带有唯一性,作为安全管理的直接辨识对象,如人员工号、设备识别图像等。系统工作时,能够高精度地与目标对象完成匹配分析,确保管理效果,使安全性理想的设备、合法人员进出施工场地。
4.2 信息收集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安全信息收集的效率。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够拓宽安全信息收集的渠道与途径,通过应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极为便捷与准确地对当前电力安全管理中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从而提升安全信息收集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与想法及时地进行表达,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资料进行录入,有效的针对已经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解决,提升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与质量。
4.3 现场设备管理
企业所属每台设备设置信息化身份证,并上传至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查询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年限、所属单位、维保工作是否正常、操作人员是否配备、当前使用情况等信息,掌握企业设备类型、型号、台班等实时信息,及时做好保养、报废更新、添置等计划。对施工现场每一台设备设置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扫描设备二维码可了解该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年限、所属单位、维保工作是否正常、是否经过验收和检测、当前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通过与现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信息平台可以查询设备安装、拆卸、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环境、相关防护情况。通过与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连接,可以合理调配企业的设备,既可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类设备,不使设备闲置,又能及时预测工程现场需要哪类设备,及时做好准备,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3]。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行业发展的模式,也间接指引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注重信息技术的价值开发,加大在电力安全管理层面的技术投入力度,如资金、软硬件设备、专业人员等,让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获得大跨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欣 .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企业
改革与管理 ,2017(24):50.
[2] 刘章雷,龚璇 .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探讨 [J]. 数字通信世界,2017( 12): 242+256.
[3] 汪宏春 .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 08):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