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6期   作者:徐旺旺
[导读]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智能制造在经济结构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徐旺旺
        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010050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智能制造在经济结构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市场更加广阔,这是每一个制造业相关企业一直追求的方向,创新是许多企业脱颖而出的根本出路。这是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能制造”,机电与智能技术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运用探究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机械生产制造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实施机械制造工作中,传统的机电技术难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但在智能制造公司,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两者更好的结合,智能系统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业要想长期走出国门,就必须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智能制造业水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智能制造概念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
        1.1智能制造的概念。智能制造主要包括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其中,智能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仿真系统对相关系统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只需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相关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研发的可靠性,提高工业生产和生产效率。智能制造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人与计算机的融合,即由智能机器人和专家,在具体运用计算机作为核心工具,让机器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减轻机械工业生产中人工的压力。智能制造系统是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其进行了扩展和扩展,集成了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使各子系统都能智能运行。
        1.2机械工程的现状。技术发展的初期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械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进了整个机械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生产管理智能化、科学化,工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优势
        2.1模型优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模式优势,此外,它有效地促进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为智能制造业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与国内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相比,机电一体化具有结构清晰、信息处理质量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当今的智能制造系统正处于技术创新中,其模式不断突破,技术不断突破,发展成为智能生产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非固定模型监测和相关参数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科学合理地应用机电技术,可以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2交换优势。信号是智能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可靠来源,而快速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效率。而且机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信号来支持这种情况变得显著,那么在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后,提高了传输精度。
        3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传统的普通机床需要人工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控装置,完成了智能化加工制造的现代化。这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领域智能化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控制装置是机电产品的一种数字化信息。它控制着机器的工作过程和运动。它不仅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另外,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何使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既能满足强大智能控制的要求,又能实现信息处理功能的仿真、扩展。因此,可以对某些机械产品进行建模,有效地处理模糊信息,优化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实现了多工序、多通道控制,显著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
        3.2机器和生产线自动化是智能生产的突出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自动化机械与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过程。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传感器实现光电控制的机械自动化是由可编程接口的人机控制器来实现的,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印刷包装用在饮料、香烟等产品的生产中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机械和生产线的应用可以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仓库、数控机床、物料托盘、工业机器人等技术,使设计变更频繁,产品种类少,实现批量产品更智能化的生产,帮助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调整生产。
        3.3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是高度自动化生产的关键部件,机器取代了人。智能机器人是一种模拟人体某些部位,如手,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自动生产的自动机械装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主要部件是驱动器和机架,控制系统的实现必须发送命令,是其自动化生产的关键,机电一体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计算机编程,可实现焊接、喷漆、装配、切割、包装、托盘搬运等智能化、自动化操作,为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4数控技术。该技术可以借助于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生产水平。速度和效率。例如,在使用该技术之前,生产某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由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模糊处理。利用该技术,可以利用多种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综合反映和模拟,从而提高生产质量。比如,很多大的生产事故,其实都是小错误积累的结果。采用数控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及时控制危险化合物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程度。数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智能化生产的精度,实现智能化生产的高水平。
        4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4.1随着机电一体化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智能制造水平将不断提高。在当前的智能制造过程中,许多技术和设备尚未完成,智能制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阶级的智能活动,然后扩展或替换人脑的一部分工作。
        4.2人机一体化。未来人机一体化是建立混合智能的一个重要方向,即人机一体化智能能源系统是一个重要方向,它比所有人工智能都更重要,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在人机一体化系统中,人处于核心地位,智能机器能更好地辅助人。因此,潜能更好的发挥是建立人与智能机器平等工作,相互配合。
        4.3超柔性自组织。在智能制造中,智能制造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具体任务形成最佳的结构,从而完成工作。建筑的形式体现了灵活性,表现在操作和结构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称为超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具有类似生物连接的特点,可以与人类专家相比较。
        5结束语
        结合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生产实践,可以看到电机应用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工业生产人类的骄人成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后要更好地利用这两种技术,应该有两种途径。一是向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可以改善产品结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二是发展更适合人类使用的技术。其目的是降低劳动力成本,因为在后续改进中还应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生产。相信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博.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 000(005):1-1.
[2]韦明.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 科学与财富, 2019, 000(009):135.
[3]董军芳.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30):P.1-1.
[4]汤守国.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 南方农机, 2017, 48(018):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