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斌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2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为确保市政地铁工程建设质量,需要重视土建施工这一关键环节的把控,对混凝土裂缝加以控制,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为地铁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本文就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地铁;土建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在市政地铁工程建设中,对于施工技术存在较高要求,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施工技术应用不科学,极易导致裂缝出现,给土建施工埋下质量隐患,甚至会影响整个市政地铁工程建设成效,给地铁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基于此,对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开展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一)混凝土结构性裂缝
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几率较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若钢筋含量不符合标准,极易影响混凝土强度,给土建施工埋下质量隐患。地铁建成后使用阶段,若超载、地基不均匀下沉等情况出现,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此外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也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导致裂缝出现,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二)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
在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分别进行具体论述:
其一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常见的有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及塑性收缩裂缝等。若混凝土凝固阶段熟化反应强烈,极易造成失水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塑性,进而出现收缩裂缝。在混凝土硬化阶段,若水化反应存在于水泥和水之间,就会缩小水泥体积,导致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凝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体积也会发生一定变化,混凝土裂缝也存在一定出现的几率。待混凝土凝固后,实际状态过于干燥,就会出现干燥收缩的情况,同样会导致裂缝出现。若混凝土凝固不到位的情况下提前拆除模板,就会造成表面失水,混凝土表层体积明显减小,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并且速度远超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内部之间收缩存在明显差异,混凝土极限拉力无法对外表面拉力加以承受,也会造成裂缝问题。
其二是混凝土温度裂缝。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与内外温差较大存在一定关系。在水化作用下,混凝土表面受到影响,表面温度快速散发,而混凝土内部温度散发较慢,这就会拉大内外温度差距,导致温度裂缝出现。常见的混凝土温度裂缝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混凝土浇筑期间存在强烈的水化热现象,拉大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距,待完全浇筑后混凝土温度裂缝就会出现。第二种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处于最高值时,其温度会逐渐降低到最小,高低温度之间差异显著,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第三种是在拆除混凝土模板后,其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而内部温度则无法保持同步,内外较大温差作用于混凝土,导致裂缝出现。
其三是混凝土安定性裂缝,主要是相对于混凝土的龟裂而言的,就混凝土所使用材料来看,其水泥的安定性并未达到工程标准,或水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都会给整个混凝土施工埋下质量隐患。在混凝土使用期间若并未严格检测水泥具体指标,混凝土配比不科学等,诸多因素的存在都极易导致安定性裂缝出现。
二、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就城市交通来看,地铁工程建设的推进,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优化,改善交通状况,尤其是城市人口近年来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网络也逐步拓展,市政地铁工程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大,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也较为常见。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会影响地铁的抗渗能力,一旦水从混凝土裂缝渗入,会对地铁设备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影响地铁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探究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选用高质量、高标准混凝土材料
结合市政地铁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应当确保其高标准与高质量化,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切实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水泥的选择应当确保其性能达标,有着较低的水化热程度和较小的泌水性,对侵蚀加以抵抗,切实提升施工质量。依照《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JGJ52—2006)中相关标准出发,合理选择砂石,砂石直径不可超出4cm,吸水率应当控制在15%以内。土建施工过程中一般选择自来水,外加剂的添加需适量,依据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具体含量,结合施工需求出发, 以高效减水剂和微膨胀剂较为常用。
(二)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在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为确保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从施工过程入手采取措施。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合理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应当低于24℃。夏季气温较高,可通过采用低温水拌制,对骨料采用凉水冲洗,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和温度。混凝土浇筑期间应当合理缩短混凝土运送时间,并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对浇筑速度进行控制,将分段浇筑的长度缩短,一般不超出15m,若实际施工条件下气温较高,则混凝土分段浇筑的长度应当不超出10m,以此来对混凝土裂缝加以有效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结合具体浇筑面积大小来选择适宜的浇筑方法,若实际浇筑面积较大,可采取分块或分层浇筑的方式,一般控制混凝土温度,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结合市政地铁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需加大混凝土施工流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就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施工能力,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依照流程实施规范操作,降低人为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切实提升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质量。
(三)优化施工工艺
在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过程中,为防范混凝土裂缝出现,需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施工工艺,当前以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较为常见,在施工之前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查,确保符合泵送施工要求,之后方可就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混凝土泵送阶段,需要就泵送速度加以合理控制,防范混凝土堆积问题出现,混凝土输送过程中还可采取分层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规范化。
(四)合理添加外加剂
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过程中,为防范混凝土裂缝出现,需要合理添加外加剂,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当前以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型减水剂较为常用。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减水剂添加的适宜性,优化混凝土性能,依照工程要求控制用水量。土建施工过程中,减水剂的合理化使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水量,将混凝土凝固时间缩短,便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降低温度裂缝的出现几率,切实提升市政地铁土建施工质量。
(五)落实混凝土养护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每日养护2次,养护15d左右。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要从温度、湿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实施控制,依照工程要求控制混凝土强度,确认强度达标后,可回填土方,保证混凝土温湿度适宜,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
三、结束语
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可靠助力,地铁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元素,在市政地铁工程建设中,需科学应用土建施工技术,对混凝土施工过程加以管控,依照标准开展施工,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切实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霍志刚. 地铁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探讨[J]. 国际建筑学, 2020, 2(1):18-21.
[2] 贺诚. 浅析地铁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9):0061-0061.
[3] 王东初. 地铁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 城市周刊, 2019, 000(028):P.32-32,34.
[4] 周海珊. 谈地铁土建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J]. 建材与装饰, 2019, No.596(35):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