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7期   作者:徐国栋
[导读] 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基础,来保证土地规划的科学性

        徐国栋
        昌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 261300

        摘要: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基础,来保证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并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土地资源是由政府统一管控,并以城市规划的要求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建筑企业,指导城市的向前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农业耕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耕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科学发展为原则,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策略
        1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问题分析
        1.1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晚上,其中包括《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后者于2019年正式施行。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但在土壤污染、土壤调查、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就是不利于指导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的全面开展。
        1.2定量预测技术不成熟
        由于预测模型不完善、技术手段不成熟、土壤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目前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集中在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取样和试验进行现状评价。项目未来土壤环境影响的定量预测能力较弱,定性判断仍以历史经验为依据,绝大多数情况下切断了某一行业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3信息披露程度低
        与大气、地表水环境监测相比,我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披露程度明显偏低。我国水、大气环境监测已建立了系统的国家或地方环境监测网络,但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仍不完善,不利于掌握和分析土壤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特征。同时,在多年来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报告中,土壤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很少,而且公开的内容大多是简单的定性描述,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这影响了我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难以广泛调动公众参与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土壤评价的基础数据不全面,评价结果难以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
        2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措施建议
        2.1出台土地利用规划环评行业标准
        我们应该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制度,引入相应的制度,使环评工作真正落实到土地上,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化”的工作。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导致土地城市化速度快于人类,公共土地和生态用地短缺,难以实现紧凑、宜居、生态用地。另外,由于缺乏环评制度,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制度行为,并推动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
        2.2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2) 合理规划,用地选择和目的地,合理批准相关土地利用申请。
        (3) 计划活动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能在计划之前列出所有可能的问题。因此,规划不是刚性的,而是在总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提高公众参与度,提高环评质量
        对于一个规划区来说,最了解土地利用状况的是社会公众,因此将公众引入土地规划无疑将大大提高环评质量。
        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为,首先要扫清公众的思想障碍,才能积极参与环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新媒体等媒体来宣传相关内容。
        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环评工作的公众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


        2.4现代化工作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相应的技术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处理大量的环境数据和图像。因此,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学会运用现代手段处理数据,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同时,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建设,通过网络化大大提高工作过程的效率。
        2.5加大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力度
        鉴于许多新兴的环境监测技术都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因此,加大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力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家方面要加大关于环境标准样品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环境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技术研发,对各个环境污染物进行实验监测,开发标准样品。其次,要重视环境研究实验室的建设,更新实验室的研究设备,增加环境监测样品的生产批号,从而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为了提高我国的环境标准样品研发效率,各大环境监控站还要积极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同时拓宽样品的研发思路。
        2.6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奖惩措施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言,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奖惩措施是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各环境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工作考核,对表现优异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出现工作疏忽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此外,环境监管部门每季度还可以举办优秀环境监测员等奖项的评选,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员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7项目实施中及实施后的环境管理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和批准要求的执行,监视项目在生产中和生产完成后有没有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积极建立政府实行监督模式,企业保证做到自律,公众积极参与的综合监督体系;着重于调查环境审查和批准行动以及EPA批准过程是否严格遵守法律,以及批准结果是否在规范范围内;重点调查技能评估机构的能力是否合格,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费用;为了有效地验证环境评估文档是否科学可靠,着重于调查环境评估团队是否已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执行了设计工作;着重于建筑物单位的监督,以及是否严格依法执行环境评估程序。通过集中调查环境部门严格监控建设项目的环境绩效,加强后续监督;特别要注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部门是否定期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建设部门是否严格遵守环境评估文件和批准要求。在事件发生之前和事件发生后全过程监管,以有效监视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8统一用地分类
        在新的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中,对用地进行统一分类,分为建设和非建设用地,对建设用地中的教育用地、宗教用地、管道运输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等,进行重新的分类和整合,非建设用地没有变化,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将农村建设用地纳入到城镇用地分类管理中,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扩大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的范围,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充足的用地;第二,设置苗圃地,为城市绿化提供助力,对天然草地进行重新定义,以满足土地规划的需求,将退化、沙化的草地与退耕还草地进行重新的描述;第三,规范化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完善农村旅游用地的概念;第四,城市用地分类与农村用地分类进行统一,为土地的集中管理奠定基础;第五,沟渠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畴,并与防洪用地进行区分;第六,湿地分类,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要有所区别,对近海湿地、海岸湿地、人工湿地进行分别的定义和描述。
        结语
        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要平衡环境与经济,既不能为了保护土地而放弃经济发展,也不能为了经济而破坏土地。良好的环境质量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有助于中国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君.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32.
        [2]朱莎,贾婷婷.试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181.
        [3]许桂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19(12):135-137.
        [4]梁宁,王敦球,游少鸿,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9(1):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