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环境引发灾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7期   作者:康瀚
[导读] 水文地质是岩土工程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康瀚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610051
        摘要:水文地质是岩土工程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水文地质环境引发的地质灾害会对工程结构的稳定和使用有着重大影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长远来说,需要综合环境可持续利用要求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又是较为显著的2类地质问题类型,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危害进行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论文阐述了地质灾害隐患问题现状,分析了水文地质环境引发的主要灾害,提出几点地质灾害隐患问题防治策略,从而为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措施。

        关键词: 水文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策略;地质勘查

0  引言
        水文地质比于传统地表水的自身特性外,对于生态管理而言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流动性和循环再生性功能。水文地质的类型区指的就是地下水的组成情况,比如地貌特点、含水层分布、形成要素、附近岩石条件等[1]。不同因素会组成区域独有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威胁人类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活动规模增加、扩大,对于各类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2-3]。充分掌握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深入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能够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
1  水文地质引起的主要危害
1.1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的危害
        对于存在膨胀性土体、岩体的区域,地下水多为上层滞水、裂隙水,水位无法保持稳定,频繁发生变化,对于雨季、旱季的变化较为敏感。若地下水位出现季节性升降,容易造成土体、岩体的不均匀涨缩,影响土体、岩体物理性质,极有可能降低土体、岩体的承载能力。水位上升地下水不断浸润土体、岩体,两者会出现膨胀、水解问题,土体、岩体结构变化,强度降低。若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改变周期较短,土体、岩体的膨胀收缩过程不断循环,土体、岩体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引发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1.2  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
        地下水出现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含水层结构变化、区域水文气象条件变化引发的降雨量增加、区域气候温度降低、人为灌溉规模扩大等,受这些因素影响,地下水位会出现上升的情况,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造成邻近土壤沼泽化,增加土壤盐渍含量,改变岩土结构含量,或引起地质土壤疏松降低岩土强度,造成不同土层的滑移、崩塌,引发建筑失稳问题,甚至严重破坏建筑结构。
1.3  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水库对下游地下水的拦蓄、大规模采矿疏干矿床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导致地面出现干旱,引发地质土壤疏松,导致地面塌陷、沉降、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而且,地下水位下降会出现地下水枯竭问题,其循环体系遭到破坏,引发重大环境问题。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土层的稳定性,背离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要求。。

对软土层来说,其地质构造实际上并不稳定,而且极易受地下水移动力的影响而更加不稳定,工程建设和相关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地基极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下降而使其强度下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2  水文地质环境引发灾害防治策略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问题,要明确其分布、类型、发生发展规律,相关部门要根据统一的规划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重点区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预报系统,及时为各方提供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政府机关根据相关信息确立减灾规划,提升社会减灾意识,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依靠高新技术理论、装备,推动相关部门、人员互相配合,做好信息、网络共享工作,实现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目标,奠定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基础。
        水文学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其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就会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因素调查工作,例如,通过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地下水深度及其运动状态等的实时监测,以便更好地监测地下水运动变化的程度,避免水温变化程度大引起的不必要的地质灾害。在地下水开采方面,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好开采指标,尽量避免过度开采;尤其在雨水季节,应加强对地下水的流速、流速等的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防止因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严重地质灾害问题。
        外部因素对于水文地质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季节性的水量变化很大,降雨量增多与河流水位上升会对水文勘测造成巨大干扰,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影响到原有地基的承载能力,所以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查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的变化,分别在不同季节勘查其地下水状态五地基的承载力,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变化规律的整体分析。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要切实加强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和预案。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要及时有效地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量控制好灾害范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只有在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救助工作。
3  结语
        地质灾害隐患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任务,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勘测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同时也是地区内水文生态发展的有效保证,面对复杂多变且迥然不同的各类突发灾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可靠生产生活参照,建立安全、和谐的地质环境,相关单位、部门对于水文地质勘查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解决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各项问题,从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相应灾害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凯.关于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2]兰佑.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9(11):78-79.
[3]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 世界有色金属,2019(23).
[4]王双明,黄庆享.生态脆弱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保水开采分区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7-14.
[5]赵登峰,冯强.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H.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3):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