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化地基引起某教学楼病害分析及处理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7期   作者:田文丰 李剑伟 林锐 杨堉果
[导读] 针对强风化层地基出现相应的不均匀沉降、裂缝等病害的问题


        田文丰  李剑伟  林锐  杨堉果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610017
        摘  要:针对强风化层地基出现相应的不均匀沉降、裂缝等病害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勘察、结合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处理建议的探索。文中借鉴土层分析原理对强风化层地基引起病害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强风化层地基引起病害的勘察、分析及处理方法,经施工验证,效果较好。此方法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可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强风化;地基;病害;分析;处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四川红层分布较广,由于四川丘陵城市区的基岩埋深都不大,故高建筑物地基多置于中风化以上基岩上。中、低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置于强风化基岩上。但由于强风化层的软弱特点,使得强风化层地基出现了相应的不均匀沉降、裂缝等病害。故对强风化地基引起的病害的勘察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规范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对土层地基和中风化基岩引起的病害均有勘察和分析研究。但对于强风化层地基引起的病害极少有勘察和分析研究。本文以自贡市第六中学校第一教学楼为例,结合地方规范,对其建筑物部分局部墙体出现规律性张裂隙,教学楼楼面渗水现象严重,顶层均出现了渗水等的病害勘察、分析。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一种方法。
2.慨况
         自贡市第六中学校第一教学楼位于自贡市光大街,该教学楼由三部分组成,平面呈“L”型,分别由三个时期(1984年、2001年、2002年)修建而成。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层数为4层,基础形式为条基。现1984年修建而成的建筑物部分局部墙体出现规律性张裂隙,教学楼楼面渗水现象严重,顶层均出现了渗水。
         场地原为中丘斜坡地段,后经人工改造,现场地平坦,相对高差<1m。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的南东边缘约0.6km。场地未见断层通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4],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场地地基主要为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马鞍山段(J1-2Z2)泥岩为主,紫红色,巨厚层块状,裂隙不甚发育,岩层完整性较好,强风化带厚2~4.9m。
3岩土工程分析
3.1教学楼地基现状
         教学楼北东侧出现了有规则的裂缝,且有增大的趋势,现场对建筑物每层的A、B、C三处实地量测(实测结果见表1和图1),这些地方都是与其它时期修建成教学楼的沉降缝。在教学楼ZK1-ZK2、ZK3-ZK4、ZK1-ZK4、ZK2-ZK3间的墙体上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在教室墙体上也未见明显的裂缝,顶层楼面出现了渗水。
         教学楼一层裂缝宽度最小,四层裂缝宽度最大,并有从一层向四层随层数的增加裂缝宽度增加的规律,呈现出教学楼向西“倾斜”现象。A点倾斜度约0.0002,B点倾斜度约0.0001,C点倾斜度约0.00024。

                图1 教学楼部位平面的裂缝位置

3.2教学楼现状分析
         从现场钻探揭示,教学楼地基主要为强风化和中风化泥岩,建筑基础均置于强风化泥岩上,强风化层厚度不等(ZK1孔3.6m、ZK2孔4.5m、ZK3孔4.9m、ZK4孔2.2m)。其中厚度最大是ZK2、ZK3一带,且厚薄差异极小;其次是ZK1一带;最薄是ZK4一带。中风化泥岩埋深ZK1、ZK2、ZK3基本相当,ZK4埋深浅,均高于其余地段。
         中风化泥岩的弹性模量大,对本教学楼不存在压缩,故中风化岩石不存在沉降;教学楼的沉降发生在强风化泥岩中(其压缩系数α1-2=0.21MPa-1,属中压缩性),由于基础之下的压缩层厚度相差较大,各部位的沉降相差较大,造成了倾斜,这是造成现在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修建时间太久,教学楼原基础图纸丢失,故不能确定条型基础的宽度b和基础的附加应力。为更具体描述情况,假设条型基础的宽度b=1.2m,且建筑各部位的基础宽度一致,假设基础附加应力p0=220KPa,沉降计算深度至中风化泥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3]分别对建筑四大角部进行沉降估算,结果见表2。
 
 
3.3教学楼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初步确定,教学楼目前不存在因地基失稳造成整体倒塌的可能,但由于各部位的沉降差异,教学楼存在倾斜。主要是基础底地基(强风化泥岩)的力学性质不均,厚度变化大,最厚4.9m,最薄2.2m。由于强风化泥岩属中压缩性(压缩系数α1-2=0.21MPa-1),故存在沉降量,又由于基础各部位厚度变化大,各部的沉降量不一致(ZK4孔一带最小,ZK2、ZK3孔一带最大),从而形成沉降差,产生倾斜(ZK1-ZK4一线最大),倾斜方向为西,这与现场调查相似。初步认为该教学楼的沉降和倾斜还未完全完成,现有的裂缝还将进一步加宽,可能会导致屋顶的渗水更加严重。
4地基处理建议
         由于该建筑是教学楼,每天有较多的学生在其上活动。从安全考虑,建议对教学楼地基进行处理。处理主要是对强风化泥岩进行,根据地基土性质建议采用注浆加固法,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基沉降等。其处理范围宜超出基础宽度的1-2倍。
5结论
        (1)本次勘察查明了原地基的强风化厚度,并分析了产生病害的原因。
        (2)建议采用注浆加固法处理,裂缝停止发展,后期处理效果较好。
        (3)治理周期短,节约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 123-2012[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 [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