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洪平1 刘玉洁2
(1四川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四零三地质队,四川峨眉山,614200;2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刺竹沟滑坡为老滑坡体,在公路施工和暴雨等作用下复活,变形I区老滑坡体上出现2处局部复活变形体,是大型滑坡,其危险性和危害极大,急需治理,经过综合分析计算和对比论证,本文确定了应急治理措施,对确保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刺竹沟滑坡;滑坡变形区;治理措施
刺竹沟滑坡为老滑坡体,在公路施工和暴雨等作用下复活,目前,不仅原有的老滑体上变形裂缝加剧,附近还出现了新的变形破坏体,威胁滑坡体范围内7户3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建的川桃公路、5号弃土场及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必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1 刺竹沟滑坡概况
刺竹沟滑坡位于峨眉山市川主乡荷叶8组川桃路K12+200 ~K13+500一带范围内,分为2个变形区。变形I区由老滑坡堆积形成,属于大型滑坡,因其危险性和危害极大,急需治理。变形II区由第四系崩坡残积层构成,2014年修建川桃路开挖切坡形成沉降变形与滑坡变形,规模与危害范围小,不在本文应急治理研究范围内,但应注意监测,必要时进行治理设计。变形体分布情况见照片1-1。
照片1-1 滑坡全貌照
变形I区由老滑坡堆积形成,发生年代久远,无从考证,滑坡的主滑方向为130°,右侧边界以基岩露头为界,左侧边界以坡体纵向冲沟为界,后缘为最上一条公路外侧,前缘为凉水井河源头附近,老滑坡纵向长约385m,横向宽约200m,面积7.7×104㎡,滑体平均厚约20m,总体积为154×104m3, 规模为一大型老滑坡。2014年修建川桃路开挖切坡形成了大量高陡边坡,导致变形I区老滑坡体上出现2处局部复活变形体。
复活变形体I-1主滑方向132°,右侧边界与老滑坡边界重合,左侧边界则以后缘裂缝端点为界,后缘为老路形成的拉张裂缝一带,前缘为修路切坡形成的高陡边坡,变形体I-1纵向长约105m,横向宽约70m,面积0.7×104㎡,滑体平均厚约10m,总体积为7×104m3,规模为小型。
复活变形体I-2主滑方向125°,右侧边界以后缘弧形裂缝延伸方向为界;左侧以纵向冲沟为界,后缘为形成的弧形拉张裂缝,前缘为修路切坡形成的高陡边坡,变形体I-2纵向长约130m,横向宽约102m,面积1.3×104㎡,滑体平均厚约11m,总体积为14.3×104m3,规模为中型。
2既有工程评述
新建川桃公路以“Z”字型盘桓上山通过老滑坡体,在老滑坡下部、中部、后缘均作了挖方工程,形成不同高度的边坡,后期大都做了支挡工程,支挡工程的参数及型式见表2-1:
从复活变形体I-1的既有挡墙(型式一)变形来看,该支挡工程结构尺寸偏小,可提供的抗滑力明显不足,挡墙多处爆裂,工程治理效果差;需进行支挡。
而复活变形体I-2的既有挡墙(型式二、型式三)经历了主汛期多次暴雨的检验,未见任何变形迹象,但结合上节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需考虑加固措施。
同时滑坡区内在建川桃公路、公路内侧修建了桥涵及排水沟,第一座桥涵修建于最上一级公路靠老滑坡右侧边界位置,用于排泄公路内侧排水沟内的汇水,水排出后直接往坡体上冲,雨季水量较大,部分水体漫出公路并冲刷路面,因此,地表水对复活体I-1及I-2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需对水沟修筑排水措施。
3 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
变形I区由老滑坡堆积形成,2014年公路开挖切坡形成了大量高陡边坡,导致老滑坡体上出现2处局部复活变形体。
1.老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
因老滑坡最前缘受对面山体约束且无剪出空间条件,前缘为5号弃土场,对老滑坡有压脚作用,更增加了其稳定性,故老滑坡整体稳定。
2.复活变形体I-1稳定性评价
复活变形体I-1在一级剪出口位置处做了支挡工程,但其可提供的抗滑力小于滑坡下滑推力,抗滑移不能满足要求,故从一级剪出的可能性大;主汛期以来(5.21、6.26、7.26、7.29大暴雨),复活变形体I-1多处原有变形裂缝加剧,前缘既有挡墙爆裂。
3.复活变形体I-2稳定性评价
复活变形体I-2在一级剪出口位置处做了支挡工程,目前挡墙未见任何变形迹象,后缘原有裂缝未有加剧现象,裂缝已不明显甚至因雨季被细粒物质填埋而消失;但通过计算,复活变形体I-2在一级剪出口位置处做了支挡工程(型式二与型式三挡土墙),其可提供的抗滑力小于滑坡下滑推力,抗滑移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故从一级剪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4滑坡应急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因老滑坡最前缘受对面山体约束且无剪出空间条件,前缘为5号弃土场,对老滑坡有压脚作用,更增加了其稳定性,故老滑坡整体稳定,可不考虑老滑坡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复活变形体I-1在一级剪出口位置处做了支挡工程,经历了主汛期后,其后部裂缝变形加剧,前缘支挡工程挡墙爆裂,其可提供的抗滑力小于滑坡下滑推力,抗滑移不能满足要求,故从一级剪出的可能性大,目前挡墙已变形失效,变形I区既有挡土墙均无法满足抗滑需要,应拆除挡土墙,改设一排抗滑桩板墙,长度111.5m。
复活变形体I-2在一级剪出口位置处做了支挡工程(型式二与型式三挡土墙),虽经历了主汛期(5.21、6.26、7.26、7.29大暴雨)的检验,挡墙未见任何变形迹象,但其可提供的抗滑力小于滑坡下滑推力,抗滑移系数不满足要求,故从一级剪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可对复活变形体I-2的既有工程挡土墙进行加固,在挡墙后设置一排桩板墙工程,治理长度81m。
复活变形体I-1、复活变形体I-2在一级剪出口与潜在二级剪出口之间暂未发现明显变形迹象,但经稳定性计算,其从潜在二级剪出可能性仍然存在,且切坡形成的边坡仍然高陡,汛期以来发生多次局部坍塌,建议在二级剪出口雨位置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治理长度155m。
最上一级公路靠老滑坡右侧边界处的涵洞,用于排泄公路内侧排水沟的汇水,水排出后直接往坡体上冲,雨季水量较大,部分水体漫出公路并冲刷路面,因此,地表水对复活体I-1及I-2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需对水沟修筑排水措施。
5 结 论
5.1结论
勘查结果表明:川桃路开挖导致刺竹沟老滑坡体上出现2处局部复活变形体。经综合分析计算和对比论证,确定各变形体的应急治理措施为:
变形I区拆除复活变形体I-1原有挡墙,改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加固复活变形体I-2的既有挡土墙,并在挡墙后设置一排桩板墙工程;在二级剪出口部位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
5.2建议
滑坡变形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稳定性较差,建议在主汛期期间对滑坡上方的农户采取临时避让安置措施;在工程治理之前,加强监测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工作,并在公路两侧设置警示标识。
参考文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_C20-2011)
舒洪平 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工环技术研究,通讯地址614200,四川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四零三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