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潘永忠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在提出的具体的改革路径和解决方法后,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并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主动的思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潘永忠 (浙江省 新昌技师学院 31258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在提出的具体的改革路径和解决方法后,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并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主动的思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 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越发重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部分经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国际贸易这一领域相对陌生,授课中不易引起共鸣,而且许多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时还依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期对外贸工作的新需求,要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课程建设新路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落后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职可以基本的掌握贸易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基本的交易准备阶段和合同履行的流程等。虽然这些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却需要学生足够的细心,往往一个数字的错误就会对整个贸易的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注重教师的课堂地位,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的课堂地位低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有一些业务实践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国际贸易商品检验》、《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这些实践内容都存在着联系,而实际上教师没能做好这些课程的衔接,从而使得一些教学出现了重复,这就会影响教学效率。 (2)侧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包括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也是一门对实践和应用要求较高的课程。当前学校讲授该课程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所以在授课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感性认识,逐渐对所学的知识失去学习兴趣,感到枯燥无味,特别是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如贸易术语、货款收付等,学生较难掌握到其中精髓。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外贸岗位职业适应能力。 (3)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在之后职业生涯中更好的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引起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缺乏有直接关系,同时,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的相互脱离,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策略 (1)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是培养贸易人才的必然途径。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学校需要抓住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合理的改革教学模式。

如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避免了书本枯燥的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网络的帮助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过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只能限制于书本,而现如今教师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搜到许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快,利用网络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案例,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较难被学生理解,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加入与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不仅要从教材中学、还要从实践中、案例中、文献资料中学,让知识范围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方阵,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措施包括几点: 2.1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理论性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学习一些法律法规、贸易交流流程或者谈判的规则等理论知识。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实践掌握主要谈判的技巧或者通过实践能够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影响,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有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理论与实务的相互统一,通过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的学习中,从而掌握更多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者相关的法则,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强化仿真模拟教学环节。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1-2周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通过外贸业务流程模拟软件操作,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银行、货运等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无实训条件的学校,可在国际运输、货款收付、合同签订、制单结汇等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章节后加入模拟操作练习,结合案例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3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鼓励任课教师到外贸企业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或实践活动,了解国际贸易新动态和实际业务具体操作过程。要支持教师将教科研工作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2.4鼓励学生参加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等比赛,以赛代练,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能力。 (3)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实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国际贸易工作,这就造成了在授课时理论重于实践。且目前教学用书及网络上的国际贸易案例比较空泛,缺少具体实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专业教师进入到外贸公司实习,让教师参与到外贸业务中,熟悉实际操作流程,体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能力,将更多的实际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贸易将更加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对适应新形势、新政策的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强烈。中职学校作为培养贸易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应当顺应我国贸易形势的新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境,才能发挥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最大的教学效果,才能为我国贸易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黎人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137-138. [2]白雪莲,章华伟.“以学生为中心,全程管理,智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133135. [3]汤洪宇.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问题与对策分析[J]. 时代金融, 20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