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孩子渴求的心灵家园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田雨青
[导读] 曾读过这么个故事:离异的父亲带着孩子在他乡艰难谋生,父子俩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通往家乡火车道旁等待火车经过,然后一起喊:“火车、火车,你娶媳妇了吗?”火车似乎是在回应,“呜——”的一声呼啸而过,父子俩相视开心大笑。只有在这时,孩子才能忘记自己已经离家万里,尽享与父亲间的父子深情……
田雨青 (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215100) 开篇 曾读过这么个故事:离异的父亲带着孩子在他乡艰难谋生,父子俩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通往家乡火车道旁等待火车经过,然后一起喊:“火车、火车,你娶媳妇了吗?”火车似乎是在回应,“呜——”的一声呼啸而过,父子俩相视开心大笑。只有在这时,孩子才能忘记自己已经离家万里,尽享与父亲间的父子深情…… 这个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一方面乐观、坚强的父亲给远离家乡、缺乏母爱的幼小心灵搭建了质朴温暖的“心灵家园”;同时,我感受到孩子的要求是那么简单,孩子的心是那么容易满足…… 然而直到我做了老师、真正近距离接触他们,我才发现,对于有些孩子而言,这样的欢乐时光、这样的“心灵家园”有时也是个奢望。那个通往家乡的火车道是那么难以寻觅、那样温暖的亲情有时在现实面前又是那么苍白无奈。 然而当时刚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我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这些,直到那次实地家访…… 家访 小宇这个孩子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南、12年出生的他比其他孩子大了两三岁,个子却是班里比较矮的;在班里没有朋友,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河南口音的话,说话一直都是低着头,声音又细又小,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连写字都用两只手抱着笔写。我多次打电话和他爸爸沟通加强小宇学习习惯的培养,可是我总觉得他爸爸的态度有些闪烁不定的因素。在小宇又一次考了二十几分之后,我决定去小宇家家访。 奇怪的是,小宇丝毫没有紧张,反而显得有些兴奋,甚至提醒我要尽早和他爸爸预约。放学后我和小宇一起回家。

刚到小宇家,他爸爸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连忙招呼我进屋。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家:只有十来平方的屋子里摆了一张床,一些锅碗还有一张低矮的桌子,桌上既有吃的剩菜还有小宇的一截铅笔,看来小宇的作业也是在这张小桌子上完成的。这是我家访以来看过的最让人心酸的家。让小宇出去玩之后,我和他爸爸聊上了。我改变了原先准备好的种种不满,而是开始询问起小宇的生活。小宇的爸爸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小宇从小因为早产体质较弱,更是在三岁那年得了脑膜炎,虽然治愈但智力受损;在小宇二年级时父亲把他带到苏州,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又缺少母亲的关爱,小宇越来越胆小,直到连字都不会写。 这时,小宇爸爸又说:虽然小宇学习不好,但他可喜欢去学校了,每天早早就起床。我每周一三五都要加班,所以基本上都是他自己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回家,到家后就一个人待着,所以家里来个人他就会很高兴…… 后续 我终于明白小宇是我们班最早到的学生,明知道不完成作业要被批评,却还是向往学校。因为在他心里,学校是唯一没有黑暗孤独的地方。虽然唯一的“心灵家园里”会有老师的责备和一些同学的无视。但他还是固执地喜欢学校。不断说着家乡话,似乎让他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这是和家乡唯一的联系……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主动找小宇聊天,每逢周一三五就多留他一会儿,直到他爸爸加班结束来接他。让其他步行回家和他顺路的同学一块儿走,去小宇家串串门,陪他玩耍。果然,一段时间后小宇变得活泼些了,终于敢放手用一只手写字了。在上周语文测试中小宇第一次把试卷全部写完了,我永远忘不了他交完试卷跟我说的话:在学校,我学到了知识,有同学帮助我,还有老师,所以我很快乐。 结语 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对于孩子来说,地域文化的认可与心理诉求同等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搭起孩子最渴望的“心灵家园”。而在这个城市中还有很多像小宇一样的心灵流浪者,他们幼小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喧嚣热闹的大都市中栖身多么不易,静静地等待着、期盼着我们的关注,我们的温暖,我们的呵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