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杜舜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杜舜
[导读]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外观,施工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且国家也出台了更多相关施工规范,而后浇带施工则是此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主要发挥着预防裂缝等作用。
        身份证号码:21140419860415xxxx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外观,施工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且国家也出台了更多相关施工规范,而后浇带施工则是此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主要发挥着预防裂缝等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后浇带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降低或避免了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建筑质量的改善,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效率,这在节省工程成本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1)降低或规避沉降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后浇带施工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而沉降则是一项普遍的质量问题,这与建筑自重荷载促使地基承载力下降有一定关系,从而就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的出现,最终破坏建筑物。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各建筑物的明显差异,沉降问题的发生率也各不相同,对此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将各个建筑有效连接,平衡每个建筑对地基造成的压力,在修复建筑间缝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从而实现对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控制,最大化的避免或降低剪切破坏。
        (2)降低温度收缩
        现阶段,大多的建筑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混凝土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受混凝土本身热胀冷缩性质的影响,往往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如若施工,抑或是设计缺乏合理性,加之结构密集的影响,就极有可能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最终促使混凝土结构收缩,抑或是膨胀,引发裂缝,降低建筑质量及使用安全性。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最大化的降低温度变化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预防或避免收缩裂缝的出现,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1]。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建筑工程需完善相关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材料、设备、人员安排等,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物资进行预算。施工前,相关人员要合理的预算后浇带施工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对所用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的予以检测,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为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还需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明确人员的职责,确保所有人员均按部就班,严格落实每一步流程;基于先前规定后浇带施工地点的前提下,以由上到下、由低到高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基、梁板强度等级等,遵守顺序落实施工,将上述指标均纳入预算控制中,合理的进行消耗,防止不必要浪费情况的出现;其次,材料选择。针对沥青水泥,以水化热相对较低最为适宜,选择级别、细度大小等均符合建设标准的中砂;对于粉煤灰的选择,以水化热较低、和易性优良等为主,且还需确保所用外加剂具备较好的缩水性能,缓凝作用明显。同时,在配比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落实对水灰比的试验,以3至4次最为适宜,在基于试验结果的前提下,完成对水灰比的设定。另外,还需充分考虑施工条件,从而对后期所用水灰比予以明确,确保水泥、水泥的添加剂比例合理,并以所选定的含沙量为前提,对后浇带混凝土配合比予以推算,确保各项性能均符合施工需求。最后,其他准备。对施工图纸及相关说明进行了解、掌握,落实技术及安全交底,对施工工艺予以明确,强调施工中需注意的思想,并合理的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补救及预防对策,从而为后浇带施工质量进行确保。
        (2)后浇带施工过程
        首先,将后浇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拆除后浇带两侧钢丝网及木方,对于不必要的钢丝网及时除掉,并剔除后浇带内多余的浆块,避免表面不平整,抑或是不光滑情况的出现。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收缩期较长,期间钢筋会充分的暴露在空气中,进而导致生锈,故落实钢筋除锈也结果及就,将绣渍清理干净,并合理调直钢筋,及时增补漏筋。其次,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混凝土结构极有可能出现裂缝问题,而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就可预防或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需合理的控制后浇带距离。其次,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合理的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选择,规避混凝土运输时间较长等情况的发生,要尽可能的缩短停置时间,促使混凝土可迅速的投入到工程中使用,这也是确保混凝土品质的关键。同时,在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插点可选择平行列式的转移方法,合理控制相邻插点的距离,在振捣时要保持快插慢拔的节奏,确保过程紧实,从而有效规避防漏,抑或是振捣不足等问题的出现。此外,在混凝土结构初凝固前,需落实二次振捣,平整混凝土结构表面,这也是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关键措施。最后,要进行模板架设,考虑到部分地下室底板等地方后浇带施工无需搭设模板,对此完成两项步骤后就可直接浇筑混凝土,但针对重要部位,如梁、板、外墙等,就需搭设模板完成混凝土浇捣,严格遵守设计方案进行模板架设,确保模板支撑的牢固性,搭设时严格遵守从上到下的顺序,当混凝土浇筑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后,就可对模板予以拆除处理,此过程要落实安全警示标志,以模板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拆除,之后将现场清理干净[2]。
        3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一些对策
        (1)临时防护
        针对竣工的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结构,需将防护装置布置在周围,以尽可能的削弱后续施工对结构造成的污染,抑或是对钢筋的损害。同时,对于中超长结构外延,需落实对应保护屏障的设置,对屏障予以胶合板密封,尽可能的避免外在因素对墙体结构的污染,并将防水有机薄弱设置在屏障外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积水腐蚀混凝土结构。
        (2)健全、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企业应在基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由专门的人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将建筑施工材料、人员等各因素纳入其中,全面的对施工管理质量进行控制,如若发现问题需立即予以指出纠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规避问题的扩大化,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需对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力度,完善相关规范要求,以持续的促进施工质量的改善[3]。
        (3)构建预警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预警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掌握施工情况,以制定各项预防措施,降低或规避质量或安全问题的出现,确保投入后的稳定运行。同时,还需加大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更新施工工艺,提高施工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强化施工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积极利用其优势,以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度工程的监督力度
        在施工中,确保相关人员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开展各项操作,重视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均符合相关要求。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就需重视预测工作,进一步对一些风险性较高的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进行预测,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在帮助人员树立较强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强化其应用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后浇带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及结构的稳定性,是避免裂缝、沉降等问题出现的有效措施,合理的应用此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可进一步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后期使用安全性进行确保。
        参考文献:
        [1]武伟谦.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7):174-176.
        [2]程来彬.浅谈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9):261-261.
        [3]吴松年.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4(26):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