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梁在多架大跨度框架梁施工技术 秦开功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秦开功1 李忠胜2
[导读] 摘要:聊城某中学多功能体育馆一层顶中有12架500×2000的预应力大梁,单榀预应力梁共两跨,每跨的跨度达35米。
        1山东聊建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2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聊城某中学多功能体育馆一层顶中有12架500×2000的预应力大梁,单榀预应力梁共两跨,每跨的跨度达35米。另外此区域还有两架500×2300普通砼框架梁,一架600×2500的普通砼框架梁。经过多次研究分析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确保大跨度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预应力;大跨度;后张法;钢绞线
        引言
        随着工业及民用的需要,当前的建筑结构朝向大跨度、大空间的党项发展,而大跨度建筑又多采用预应力结构。一直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容易出现模架垮塌,混凝土裂缝以及预应力损失等诸多问题,为工程留下隐患,危害建筑结构安全。
        1 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 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学习图纸及有关规范、规程,并进行会审,明确设计意图,为现场施工做好技术准备。
        1.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机械需要量计划及进出场时间,提出有关劳力组织计划及材料计划等。
        1.1.3 安全交底:专职安全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安全交底应分工序、分班组进行,确保从事施工每个工作人员对本工序的安全性都有清醒的认识,熟悉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并在进行交底时应做详细的交底记录。
        1.1.4 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使各专业班组作业人员熟知本工序正确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制,即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专业操作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员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施工员接受交底后,应反复、细致地向操作班组进行交底,除口头和文字交底外,必要时要进行图表、样板、示范操作等方法的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保证明确施工意图及质量要求。
        1.1.5 根据材料计划会同甲方、监理、总包对该工程所有需做实验的材料进行取样、试验。
        1.1.6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进行下料加工。
        2.2 施工机具、劳动力计划安排
        2.2.1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进度情况,作好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并进行机具的运输、进场及现场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本工程对设备的要求。
        2.2.2 根据工程劳力需用量随时组织劳力进场
        本工程将使用我公司的劳动力来承担预应力工程的施工任务,因此劳力特点是工人技术水平高,素质好,创优能力强,且不受季节的影响,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分阶段,及时组织力量进场,保证现场劳动力的充足及工程施工的连续性,保证工程的形象进度和施工质量。
        3 预应力材料
        3.1 材料组织
        本工程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全部采用低松弛直径15.2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 fptk=1860Mpa,单根截面面积140mm。张拉端锚具采用Ⅰ类夹片群锚。
        预应力材料进场后应进行一下检查:
        3.1.1 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低松驰钢绞线fptk≥1860Mpa,使用时应有生产家的质量保证书。
        (1)外观检查:
 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2)力学性能检查:
        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60t为一批,本工程工程量约计30吨。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一般为成盘供货,从每批各盘中按5%的比例抽取相应数量的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盘(不少于3盘)进行取样,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各取1个试件进行下列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具体要求如下:
        ①屈服强度应大于0.85fptk。
        ②破断强度应大于fptk。
        ③伸长率:标距为600mm时的延伸率不小于3.5%。
        3.1.2 预应力锚具:应有生产厂家出具合格证明,现场应堆放在干燥场所。
        (1)外观检查:锚具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等现象。
        (2)硬度检查:每批锚具中抽取3%且不少于3套。
        3.1.3 金属波纹管:预应力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波纹管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现场堆放时下部用钢筋支架,上面遮盖篷布以防污染。波纹管直径应满足要求且搭配准确。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污染,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
        3.1.4 灌浆用水泥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要求进行复检实验。
        3.1.5 有粘预应力钢绞线及锚具组装件的储运保管
        有粘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成盘运输,在装卸、吊装时,应保持在成盘状态下起吊,不得摔、砸、踩、踏。有粘预应力筋、锚具、配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及时进行清点和检查,有粘预应力钢绞线堆放的地点应通风、干燥、场地平整。露天堆放时下面应加设垫木,上面用塑料蓬布遮盖,锚具及配件应存放在库房内,并有专人进行保管。
        4 有粘结施工技术要点
        4.1有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程序
        4.1.1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作以下预应力施工准备工作:
        (1)适时组织材料采购、运输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妥善安排好材料的现场保管问题。
        (2)协同甲方、监理、总包单位按要求进行材料的取样复检工作。
        (3)按总包要求确定现场下料地点,并对下料地点进行必要处理。
        (4)按总包要求确定现场用水、用电措施。
        4.1.2 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下料:
        (1)加工场地选择在工地现场进行,具体地点由总包单位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排。
        (2)下料长度的控制:
        ①下料场地应平整无积水,长度应满足最长束下料的要求。
        ②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为:孔道的实际长度+张拉工作长度。
         实际孔道曲线长度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为构件外包长度加上曲率影响长度。
         工作长度
        张拉端应考虑工作锚、千斤顶、工具锚所需长度并留出适当余量,张拉时,张拉端的工作长度:两端张拉时取1.8m。
        ③预应力钢绞线要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严禁用电弧焊熔断。
        ④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应准确,不得过短也不宜过长,否则既浪费了钢材还会引起张拉不便。
        ⑤所下的预应力钢绞线做好分区及类型编号,必要时在其两端做出同颜色的标志并标明长度,以便穿束张拉时识别,本工程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和根数在施工前给出。
        4.1.3 模板安装与拆除:
        (1)预应力梁的支架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最大荷载一般出现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包括:大梁自重、楼面板自重、上部施工荷载。其支架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以确保大梁施工的安全。
        (2)预应力梁两侧侧模板均须在波纹管固定、穿束并验收后方可进行封模安装,在模板打对拉螺栓孔时必须注意预先定出位置,防止将波纹管打穿。
        (3)预应力梁张拉端模板应在混凝土初凝后拆除,以便给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准备创造工作面,预应力梁侧模板和非预应力梁模板可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拆除。预应力梁底部模板及支撑应在预应力钢绞线按设计要求张拉完毕后拆除。
        (4)张拉端模板应在预应力钢绞线穿束后安装
        4.1.4 梁内钢筋铺设及绑扎:
        (1)本工程预应力梁钢筋骨架绑扎好并垫好混凝土保护层后可在箍筋上弹出波纹管(以波纹管中心线为准)坐标。
        (2)梁应先绑扎纵向钢筋及箍筋。吊筋应尽量置于无波纹管的箍筋空间内,S型拉筋待预应力钢绞线安装完毕后再进行绑扎。另外绑扎箍筋是应严格按照预应力深化设计图纸的要求绑扎,以免造成预应力穿波纹管困难影响施工质量。
        (3)绑扎钢筋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波纹管)坐标位置的正确,若有矛盾时,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调整普通钢筋的位置,必要时应与设计人员商量后确定。
        参考文献:
        [1]林明生,预应力及预应力筋配置[J],福建建设科技,2009(1)。
        [2]《GB50010一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庄黎明;高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福建建筑,2010.8
        [4]黄志雄.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05)
        [5]陶桦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j].科技通报.2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