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利峰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工程总承包部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
一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为阻断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采取了果断措施,许许多多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各级单位领导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许多人为抗疫付出了生命!这不仅仅是疫情,更是一场另类形式的战争,我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式抗疫是最有效的,我们取得了成功!
我们注意到,乡(农)村在这场疫情中相对安全,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这场疫情的波及。我们知道农村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卫生医疗条件、教育等等基础设施硬件,都是无法和城市相比的,但在这场疫情中反而是基础条件较弱的乡村较为安全,健康基本没有受到疫情伤害和影响。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建设发达农村的最好契机,最好的变革机遇,我们应该围绕农村(乡村)建设去思考如何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更宜居、更有质量。
关键词
战争防护意识 疫情防控意识 紧急状态下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 人才 双向交互流动 规划建设 高校定向培养 精准施策 生态 粮食安全 改变升级风俗习惯 产品销售订单制
引言
农村(乡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解决好人才问题,首先是要留住人才,农村建设和变革是由人才决定的,所以引进和留住人才是关键。
现在有很多乡村建设得很漂亮,但是当你去仔细调研时,会发现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些美丽乡村房子建设得很漂亮,把农民集中居住后,只是房子变漂亮了,农民的收入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好,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有形无神;有些乡村房子建设得很好,收入也解决的较好,但是农民收入并不是在其所在的可耕种土地上获得,他们没有把土地资源转换成土地资源经济,导致大量耕种土地闲置,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形神偏离;有些乡村形神都做到了较好的统筹兼顾统一,并且加强了爱国教育工作,但是还是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面对这场疫情,农村虽然没有怎么受到波及,但是如果万一波及到了怎么办?乡村缺乏防护设施、防护知识等等;二是由疫情联想到的应急机制,假设这是一场战争或者说是万一发生战争怎么办?农民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我们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背景下,我们的农村经济建设、文教卫、道路、电力等等基础基建建设、规划都要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尤其是基建规划,一定要把战争因素考虑进去,一定要有前瞻性,一批批乡村工作者要尊重专业知识,通过行政力量推动专业意见落地,把各项建设工作落实好、执行好。
农乡村建设要从多维角度思考和规划、设计,当国家处在紧急时期,要承担起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转移的作用,并且要具备相应的生活物资保障容量及能力。
一、农村现状综述
从传统层面看当下农村有大片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被闲置或种植的农产品价值不高;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小孩以及留守妇女;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匮乏、质量低下;基础建设(规划)较为落后、卫生情况普遍不理想等等问题;交通和信息普遍偏向落后;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环境形成了巨大反差。
从时代发展层面看,乡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较弱;缺乏疫情防控基础设施;缺乏发生战争时的防空洞基建设施;缺乏紧急状态下的生活水资源和生活物资囤放设施。
二、农村住宅规划建设问题
农村(乡村)最大的基础硬件问题是严重缺乏规划,现有的布局现状严重缺乏升级空间,这就会导致在把乡村升级成乡(城)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我们要从三个层面对农村、乡村进行规划:
(一)村落规划
村落规划是乡村建设非常重要的硬件建设前置条件,这关系到宜居、卫生、健康、幸福指数等质量指标。
当下乡村村落规划较为无序,村落和自然关系、村落和人的关系、村落和牲畜、动物间的关系、村落和环境关系、村落与生化、战争等防护关系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相互映衬、相互融入的要素条件,没有形成村落文化,农民缺乏新时代精神信仰,这个要引起重视。
村落规划要深挖各个村庄的历史文化,每个村的历史文化会有不同,我们要把历史文化和新中国联系起来,把当下各种政策和历史以及历史进程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农民知道历史,知道农村是从哪里来,现在在什么阶段,将来要往哪里去,这样就会促使农村、农民有方向,有奋斗目标,有责任。
(二)可耕种田地规划
农村田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成片化、整平化,水资源自动化,机械设备道路化,蓄水池塘和耕种土地合理配比规划问题,安全防盗问题,土质和水质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无法实施大规模机械化、导致耕种效率和质量不高、导致农产品变成现金的能力偏弱。
要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科学规划和开垦种植土地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涉及粮食安全、供应及生产力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实现和解决劳动力从质变到量变的问题,同时更是把农作物变成现金的重要保障。
农村种植土地不是不好规划,而是缺乏专业人才科学规划。这些规划不仅仅是对耕种土地进行规划和开发,更要通过对种植土地的规划达到对农民传统思想的改造和升级,这些都需要解决好农民用于生产的资金来源问题。
耕种土地规划,需要根据自然环境合理规划,涉及到种植土地和水资源的配比,道路
和田地的比例关系、光照等等,以及对自然虫害的治理,土地改良等等生态环境问题。
1、房屋外形及住宅面积规划
乡村房屋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结构安全相对较差,抗震作用较弱,外观和层高各异、
室内功能布局不全或者是不合理等问题,有些地方还存在牲畜、家禽和人同处一院的现象,卫生问题非常突出。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前瞻性思想去规划乡村建设,导入先进理念,实现人畜分开,前院有水,后院有树,有停车位等等理念去设计、规划、打造乡村建设,做到30年内不落后,30年后可以升级,百年后成博物馆的要求。
三、基础设施规划
(一)教育设施(建筑)规划
乡村教育设施普遍不如城市,包括学校位置、建筑体量、师资力量、周边环境等等。学校选址宜在各个村落的中心位置,道路(路桥)、河流、高压线等等和学校要有安全缓冲区,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向先进城市看齐,软件设备、师资力量、薪酬也要向先进城市看齐。 把孩子教育好了,乡村才会有人才,乡村才会越来越好。
(二)医疗设施(建筑)规划
一直以来,乡村医疗都非常薄弱,不仅仅是选址和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理念问题,医院同样宜建在村落中心。
乡村医院要开辟和大型三甲医院对接的绿色通道,起码要对接至少一家三甲一流权威医院,涉及到医护人员的对口学习以及患者无缝对接转院等等,要让农民住得进医院,能够享受医疗保障。
乡村医院要大力发展中医、康复,要为城市人口流入乡村医院疗养做好准备,既要把医院建设成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高地,又要把医院的中医药和康复变成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变革、转型,农村种植土地不能仅仅局限在生产粮食作物层面,要加入中草药种植产业,并由此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三)交通和信息网络、村委会党群活动中心建设规划
农村的交通、信息网络、村委会党群活动中心等建设硬件目前面临深度不够的问题,需
要从根本上深刻认识。
1、便利交通带来的经济价值
双向流动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员、农副产品要实现经济价值,就需要流
动,支撑流动的是交通道路,便捷的交通能够带动知识和经济的双层流动,能够带动落后和先进之间的双向交互流动。即:先进流入落后,落后流入先进并促使先进优化落后。
2、完善、通畅的网络信息能提高农民群体素养
信息网络是人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渠道,他拉近了先进和落后的距离,促使落后向先进学习和看齐、并实现先进。他对提高农民综合素养有重大帮助。
3、村委会党群活动中心的重要意义
村委会党群活动中心,需要向方便群众来、方便群众去看齐,党群活动中心更适合围绕学校周边规划和建设,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党群活动中心要更加的融入群众,更加的接地气,民居环绕党群活动中心可以让农民更有安全感、归属感。
(四)电力、燃气、自来水、垃圾处理站建设规划
农村目前面临着家用电器普及率不全、燃气不够普及、自来水水压低、垃圾处理不及时
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层面来解决好,他涉及到垃圾处理后的再利用和环保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健康问题,涉及到人们生活质量问题。
四、人才建设
(一)高校定向培养机制
乡村其实不缺人,缺的是人才。人才需要高校教育和培养,定向培养,为乡村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颠覆人们几千年来对乡村的固有认知,努力缩小农村和城市差距,促成农村和城市同样先进、同样富裕,促成农村和城市形成平等的双向流动,让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释放人们的创新力,生产力。
(二)国家扶持试点建设
任何变革都需要先在小范围里先进行验证,成熟了再去复制和推广;每个省份,存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存在不同的地理面貌和不同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大同之中要有不同。这些都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高效的监管部门督导,同时更需要因省施策、因市(县)施策、因村施策,总之一句话:需要精准施策。
五、用机械化、智能化支撑起农村经济结构体系
目前农村人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固定的、无法流动的土地促使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实现转换,导致农村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加快土地流动、流转,升级农村经济结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农村经济结构需要重新塑造和建设,要用机械化、智能化支撑起农村经济结构体系。
(一)农村耕种土地要实行规模集约化、平整化、智能安全化、便道硬化、实现机械化
耕地要打破界桩约束,农村道路要充分考虑和满足机械化设备通行要求,要把土地高效
的集约规模化、平整化,便于实现机械化,同时要实现自动浇水、检测等智能安全化,土地间的便道需要进行移动式硬化处理,便于管理人员(农民)下地查看、检验农作物。促使传统人工劳作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转移。
(二)农村耕种土地在种植上要实现信息化、数据化
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要从信息数据库中科学挑选,避免不同地域因大面积种植同质品种致
重复浪费的问题,这个要纳入省一级的统筹中来,这个信息化、数据化指的是国家级的数据库,由省级部门科学统筹分配不同地域的种植品种。
(三)农副产品要实现安全化、销售渠道通畅化,并逐步过渡到销售订单制
农副产品要转换成可交换产品,就需要在产品安全和销售两个层面发力。安全需要有完
善的检测机制、监管流程,销售可以通过网络,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要从现有的百花齐放逐步过渡到订单制,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把国内竞争力上升至国际竞争力层面。
六、风俗习惯问题
(一)婚嫁问题
现在结婚有三样大件:房子、车子、票子(彩礼),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非常大的负担,假设让一对年轻人在28岁前,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实现结婚,是相当困难的。这就导致晚婚晚育成了普遍现象,晚婚晚育从经济层面讲对个人来说可能轻松些,但是从一个国家层面讲,并不是好事情,会造成两代人年龄跨度拉大,年龄跨度拉大必然会导致人口减少,其实婚姻是当事男女两个人的事情,不能让房子、车子、票子(彩礼)剥夺适龄年轻人结婚,不提倡宴席过于浪费,攀比成风,这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二)生育添丁问题
乡村重男轻女的生育思想问题依然存在。这本是农耕社会劳动力需求演变的认知,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就显得有些不合适,随着机械化的大量普及,由男人决定生产效率的农耕方式就会被打破,生儿生女都一样,重点要转移到加强、加深对孩子们的教育工作。
(三)丧事问题
一些农村办丧事时,还有在家停尸的习惯,火化后依然沿用土葬流程办理丧事,火葬场又搞出了一堆促使逝者家属在火葬场多消费的项目,什么大理石骨灰盒、红布、鸣礼炮、奏乐等等仪式,把各方都搞得很累,在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统一的丧事流程标准,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来,又赤裸裸地走,干嘛要在人死后搞出那么多复杂的、劳民伤财的流程出来,在尊重逝者及逝者亲人的前提下,丧事应该从快从简办理。
(四)邻里关系问题
农村受几千年来的封建农耕思想影响,依然存在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思
想,这种思想都是以利己为核心,机械化核心要素利他、利己,是集约化、集体化,这些落后思想和机械化的思想理念是相悖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构建邻里和谐,友爱互助框架是建设新时代农村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养老问题
农村到现在都有养儿防老的顽固观念,这是几千年封建农耕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文化问题。当下机械化就可以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如其在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问题上死磕,不如让孩子多读书,接受到高等教育,用知识产生经济成果。多读书这个观点在农村是可以被接受的,农村本来就奉行:万般皆下物,惟有读书高,我们通过让孩子们多读书的方式去逐渐改变农村养老方式和养老结构。
(六)疾病保障问题
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但是老百姓还是存在看病难、看不起大病的问题。老有所依要和老有所医、住有所医高度统一。我们首先要解决好看病难问题,要建立农民大病治疗体系渠道,实现乡村医疗和大型三甲医疗机构的无缝对接,即农民生病住院后需要转入更高一级医疗机构时,他自己不需要管任何事情,只需要知道转入到哪家医院就可以,患者家属只需要办理一次入院手续和出院手续,转院中间的各项手续问题由医院和医院之间实行统一的无缝对接、信息共享和费用划拨。
住院本身就是很伤身体的事情,农民最怕各种各样的手续,转院过程中的各项繁琐手续很有可能会导致农民放弃治疗,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方便群众、方便农民,不能让转院手续问题、医院和医院运转机制不同问题、费用问题导致农民无所医、无法医、最后放弃治疗。只有解决好看病难问题,才能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好大额医疗费问题。
七、把无法流动的土地变成海洋中的航空母舰
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农村经济为什么会比城市经济落后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员之间的流动频率不如城市,农村人员的流动不快速甚至是不流动,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土地思维,大家想想,务农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围绕土地在转,土地是不流动的,这就导致人的流动受制约,而经济是通过人群的流动、交换产生的。搞好农村经济,首先就要想办法把不流动的土地变成可以流动的土地。土地的本质不具备流动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把土地上的农作物快速流动起来,把农作物变成现金,从而使农民可以通过可耕种土地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和财富,把无法流动的耕种土地打造成类似海洋中的可以移动的航空母舰。
八、把宗教信仰和爱国情感有机统一
乡村依然存在一些宗教迷信问题,宗教的本质是感化人从善、行善,这对于国家稳定是有帮助作用的,但是有些人把宗教变成了迷信,这对乡村社会稳定是有冲击风险的,需要把宗教迷信破除掉,把宗教和爱国情怀高度统一起来。
九、结束语
我全程经历了疫情暴发时,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从封城到解封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作为志愿者,深刻感受了在疫情肆虐下,农村这片净土对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和农村属于两个不同的层级,承担起这两个层级沟通和流动的是进城务工人员,这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对农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这篇论文3年前我就想写了,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机缘巧合我在抖音上看到了姜汝祥博士解读费孝通先生著述的乡土中国这本书,深受影响,我自己有过接触农村生活的经历,加上自己在中信设计院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的性质,结合这次疫情,就有了些写这篇论文的契机。
我想,在新时代把相对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发达的新农村,这是所有老百姓都愿意看到和关心的事情,他是祖国强大、繁荣昌盛的标志和象征,我们一定要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