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的应用分析 周易全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周易全
[导读] 摘要: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0800
        摘要: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建设化项目越来越多,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趋势。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企业以及每位工程管理人都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测量定位以及放线监测两方面,详细解析测量定位及放线放线监测技术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线监测;
        引言
        建筑施工测量就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在施工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尺寸及高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实地上,以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工程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和变形测量,随时掌握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稳定情况,为施工和今后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资料。工程竣工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和编绘竣工图。因此,施工测量放线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它贯穿施工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分析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淤平面位置定位;于标高定位。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依±0.000标高或根据与依±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1.工程平面定位要点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场区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极坐标、直角定位放样的方法放出建筑其它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2.工程标高定位要点
        设计依±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依±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依±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相对标高表示的依±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依±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依±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依±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2)依±0.000以下的轴线控制测量要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桩顶上用小木钉作为轴线位置的标志,然后检查房屋轴线间的距离,其误差不超过轴线长的1/2000,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放出控制线。底板及基础垫层浇好后,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再进行地下室及基础施工。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挖土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精度2"级经纬仪,根据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校测,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轴线投测方法:依±0.00以下的基础及地下室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首先依据场区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平面图,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施工。待底板垫层完成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J6经纬仪,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平面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以此控制剪力墙位置。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复核控制桩,将轴线投放在底板上。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3.工程测量定位注意的问题分析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手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在100m以内时,对中偏差不得超过2mm。
        (2)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为使目标清昕,对光要仔细,并且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为使目标清昕,对光要仔细,并且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3)为消除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对测角的影响,一般应采用正、倒镜(测回法)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为减少和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和游标盘偏心差对测角的影响,可采用变换度盘位置重复观测,取两个游标读数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应经常对水准仪进行检验和较正,以保证水准仪的视准轴和水准管轴平行。
        (4)建筑物角点精度控制。为了保证建筑物角点精度,保证建筑物总体垂直度,在依±0.00以上各层轴线投测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将建筑物角点与主轴线投测到墙体或柱体的外立面,并弹墨线标记。每层允许轴线偏差不超过2mm,并保证每个立面投测的轴线至少3条。
        二、建筑工程测量放线监测方法及应用要点
        1.工程放线测量前准备
        一是要做好测量仪器具的准备,按照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钢框架结构工程中所使用的计量仪器具均应经过权威计量检测中心检验并校正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要填写好以下相关表格作为管理资料存挡,包括《计量检测设备台账》、《计量检测设备周检通知单》、《机械设备校准记录》、《机械设备交接单》等,测量仪器具计划配置表包含全站仪、经纬仪、激光铅直仪、水准仪、经纬仪弯管目镜、对讲机、塔尺、水平尺、激光接收靶、磁铁线坠、钢卷尺、大盘尺、校正罗丝刀及拨针(仪器校正)、三脚架、激光反射贴片(测距和高程传递)。二是要做好测量人员的准备,要根据工程测量工作量及操作的难易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测量人员。三是要做好技术准备,要熟悉图纸,学习测量施工规范,计算并记录内业成果。四是要主轴线的测放准备,要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标示的界桩点或轴线交点的大地坐标,再结合整个工程(指包括土建、建筑工程在内的整体)的测量方案,并对土建交付的控制点进行复核,对于地下室结构施工,控制点设置在地下室基坑周围地面,确定主控制点。
        2.建筑工程放线测量
        放线工作要根据具体施工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基础的测量放线要建立起坐标轴,定位坐标点,根据坐标点作好轴线的确定。基础完工后,主体部分的测量放线主要是要对基坑外围轴线和标高控制点的复核,运用相关的仪器例如经纬仪、水准仪等作好控制网的建立。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一般的标准形状的建筑,也即矩形、类矩形的建筑和不规则形状的建筑测量放线工作的方式略有不同。标准形状建筑测量放线点、线工作相对简单,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建筑要对相关的弧线进行放样,根据设定的半径运用数学手段寻找圆心。
        3.建筑工程放线应用
        基础施工结束以后,基坑基本已经稳定,测量时先要复核标高的控制点与基坑外围的轴线,控制点确认无误以后,再通过水准仪与激光的经纬仪把轴线、标高的控制点拖到地下室的底板面上,同时构建内控轴线的控制网与建筑物的高程控点系统。此外,还要在建筑物内部构建独立的系统,其外部轴线的控制点、标高都应该转换成建筑物变形系统,这样可以作为建筑物不均匀的沉降基点,并反复进行校验,确保系统精准度。基础施工结束后,新埋设的控制点就是建筑主体平面的放线,并从垂直方向来引升原始的控制点,各个控制点夹角、间距均要进行复核、钢尺的检查,确保放线准确,且还要与相关规定相符合,同时跟施工要求如实的记录测量放线,准确填写表样与表格编号。此外,各个控制点向上传递是使用激光的经纬仪在同一楼层投测点,当十字墨引出以后,把预留的投测口封闭后补出相关控制点,将其作为垂直引开与轴线放线原始点,并向上进行传递。
        结语
        综合上述.测量放线、放样工作十分重要,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定位、轴线、层高、标高的精度的控制,是建筑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道关键工序,一点疏忽就可能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测量技术人员,一定要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线坠等测量设备.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复杂的测量定位放线,一定要想出更好的更快的方法,确保测量精度.从而为施工各阶段、各工种提供正确的依据,以保证建筑物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陶新哲.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2012.78(119).
        [2]王雷.浅谈定位放线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22(112).
        [3]周国良.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技术控制措施[J].科学向导,2012.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