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朱晓舟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供电企业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系统与设备元件的正常工作下,输电、发电等功能得以准确打发挥是可靠性的核心表现,为提升电力系统的效能,需要深度基于可靠性研究,给出合理的控制办法,由此实现高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供电企业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系统与设备元件的正常工作下,输电、发电等功能得以准确打发挥是可靠性的核心表现,为提升电力系统的效能,需要深度基于可靠性研究,给出合理的控制办法,由此实现高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本文将重点阐释在供电企业中如何实现高效能的应用可靠性管理办法,结合具体的运用环节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供电企业;应用
        引言: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能够确保其经济效益稳定且高效产出的前提条件是各部分电力系统元件可以发挥出既定的功能,因此在实际管理中要强化供电可靠性的管理质量,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说明应用可靠性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提升与客户需求之间的黏性,积极履行社会建设的责任,由此可见为保证复杂的电力系统运行工况的良好,要确保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可靠性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环节
        1.1 设计规划
        设计环节要合理规划电网结构,充分考虑电源点、线路和变电站位置,若缺乏可靠性管理将会影响电网调度的效果,增加运维成本,使得变电站主线路发生故障,因此要结合电力负荷增长和设备增容的管控考量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程度[1]。
        1.2 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环节需要对接电力生产中对于材料和设备的需求,采购的质量和数量是控制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要素,直接作用于具体的运行阶段,其充足程度、时效性将决定电网运行和供电回复时间,基于此在物资采购环节要分析和统计可靠性数据,提供合理的信息。
        1.3 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的完整性是保证生产运行与设计环节得以过渡的必要条件,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后期设备运行和项目建设起到控制的作用,强化可靠性数据管理能够保证常规检修和技改工作的有效配合,避免出现重复停电的情况,提升投运前验收的精准度,消除并网设备中隐含的安全隐患,降低非计划停运的概率。
        1.4 电网调度
        输变电可靠性是电网运行与调度的维持协调组织状态的基础,合理运用可靠性数据管理能够控制停电时间和次数,提升运行的安全性。其中在调度中,需要全面考量电网运行方式和停送电方案的科学性,结合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可直接作用于设备运行中,保证调度计划安排的协同效果。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意见
        2.1 基础数据管理方面
        基础数据管理的录入主要交由专门的基层生产部门负责,基于实际情况,整理和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切实保证在后续进行可靠性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真实的情况展开应用。数据管理要求整个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完备性,保证在填报、统计和发布等环节均要满足标准的要求,充分涵盖供电企业的运营功能,说明基层供电生产运行部门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数据分析提供完整的统计结果,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信赖程度[2]。作为成本评估与喜效益分析的必要条件,基础数据管理反映的是需要统计的元件、设备和系统的基本情况,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录入,后续可靠性管理办法的制定要基于此类数据。由此可见,在基础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将具体的工作环节,抓好工作重点。例如,在录入供电线路、用户信息和输变电设备台账的环节,关注设备铭牌上的内容,结合产品说明书,保证在7日内完成设备投运工作,确保相关资料的完整。对于在前期没能准确录入相关信息的设备,管理人员要在原有资料移交后的30天内补齐内容。而设备信息变更和异地投运环节要求管理部门认真填报信息,同样要求在7日内审批和运维结束。


        2.2 运行数据管理方面
        运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出现停运事件的管理与信息管控上,需要将每一次设备投运后的停运情况准确记录,包含状态定性和原因,针对其分析的结果将是衡量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依据[3]。对于电力系统而言,会出现非计划和计划停运两种情况,根据事件的定性分析结果可确定设备停运的具体原因,按照分析数据和内容设置可靠性目标管理的原则,细化目标管理方案,尽可能保证设备检修过程的详尽程度,有助于降低设备停运和用户停电的可能性。针对可靠性运行数据管理要注意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判断计划停运事件,将施工、大小修和清扫与正常停运事件中的改造设施、检修整体和局部运行状况和检修消缺性相契合,而试验和改造指的是无载变压器调分接头和线路搭接的统计过程。对于热备用状态下的断路器其不属于备用停运的一种,此种运行过程要试验其动作,整个过程要按照“试验”填报的方式进行;其次,要统计好停运时间。停运时间要从工作票开始时间算起,持续到结束,对于不同的接线路采用对应的统计办法,例如,在“T”接线路分段时间统计中,停运一次事件的起止指的是前后搭接和检修工作的整体时间,需要包括线路长度折算的工作,对于更为精益化的管理中,将实际检修竣工时间算作停运时间的统计结果。在设施出现变动的情况下,从开始停运到新设备投运完成的整个过程记为停运时间,退出处理要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而定,“T”接线则记为1次停运,运用原有代码整体维护,更改线路的长短,而 接线直接办理退出;最后,组合电器申报要按照停运部件的整体情况填写报表,其中设备间隔检修,要基于原有计划统计检修作业的设备,避免出现仅停运统计其中一类设施的情况,无需检修的设备运用受累停运备用的统计方式开展。分线路的停运包括计划和非计划两类,非计划停运要关注故障点的位置,故障点所在位置统计为非计划停运,非故障点位置统计为受累停运备用,无法确定故障点的按照非计划停运实行。因此,在非计划停运的统计和申报中要采用分段线路管理的办法,准确填报技术原因,充分基于部件故障和设施故障的具体现象,结合输变电一次缺陷的规范,对应检修状态和技术评估原因[4]。
        2.3 指标数据管理方面
        指标数据需要严格契合评价规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基础和运行数据信息,计算出对应的指标数值,涵盖回路可靠性信息和网络架构的内容,细化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具有科学价值的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能够真实反映出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针对其中给出的分析意见,确定电网的薄弱环节,保证了电网检修与规划等环节的可行性程度,并提供了参考决策依据。
        2.4 改进意见
        由于供电企业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保障,其电力生产和传输阶段均起到置制约的作用,对于基础建设、物质采购和规划设计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要施行可靠性管理的具体方案,针对给出的合理化分析结果,设定优化和提升的办法。为保证各部门工作的效率,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具体应用环节的目标管理工作,设定可靠性目标极限值,提升对管理目标的重视程度,将理念贯穿于运行全过程,切实保证质量管控的效果。将可靠性基础、运行数据的管理结果作为衡量人员绩效的依据,以月度为周期,监督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同时加强技能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力度,结合不同工作范围的要求,给出针对性的管理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能够确保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各个基础环节要设定对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相关人员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提升输送电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硕.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史清.输变电设施可靠性预测模型与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刘文霞,李征洲.北美可靠性风险评价指标及应用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0:180-187.
        [4]贠永.红柳林煤矿供电系统改造及安全可靠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