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严凤娟
[导读] 摘要:污水处理服务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广东顺控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污水处理服务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资源,污水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水资源的清洁,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减轻水资源污染。水污染在近些年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城市污水水产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尤为必要也是迫在眉睫。因此污水处理服务对于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污水处理服务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城市污水处理服务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渠道单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过去长期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方式,其建设投资及运行、管理费用投入统一由政府包揽。一个中等规模(8—1O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动辄上亿元建设资金,对于地方政府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少地方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污水处理厂或者筹而不建;或者成为“半拉子”工程;或者建成后未能正常运行,还有不少地方想方设法争取国外贷款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这既造成了还贷压力大,而且由于维修费用过大,使原本运行费用不足的污水处理厂雪上加霜。此外,由于大多配件国内无法及时配套,常因某个环节故障而导致主体工程长期停止运行。
        2.建设费用居高不下
        由于过去长期由政府部门投资,缺乏竞争机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虽然也进入了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的核算,但均以强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由,经济效益因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偏低根本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有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超过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造成浪费,使建设成本增高。还有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追求过分的高档次,资金投向的不合理分配无形中增加了整体建设成本。
        3.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受“环保靠政府”思维方式的影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政府唱主角,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充分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即谁污染、谁出资,以及“使用者付费原则(UPP)”即谁受益、谁出资;也未能明确政府与企业、社会、个人的环保投资责权关系,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按计划经济模式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其运行经费实行计划拨付,核算实行事业单位统收统支,经营机制上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使用国外贷款尽管暂时缓解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但由于进口设备相对而言比较昂贵,并给运行维修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贷款多以实物形式,是发达国家为扶持本国环保产业,鼓励污水处理设备出口而采取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
        4.工艺设计不切实际
        现有污水处理厂大多采取利用国外贷款购买国外设备的做法,而各个贷款国有不同的拳头产品,因而就倾向不同的工艺方案。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只好选择贷款国倾向的工艺。另一方面,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也大多沿袭传统作法,趋于“保守”,以致于工程投资量大,建成后运行费用也高。各地在设计时未能因地制宜,工艺设计上存在一“一阵风”现象,有一段时间流行氧化沟工艺,各地便一哄而上,虽然这种工艺比较成熟,但占地大、运行费用高,给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有的地方单纯追求工艺新,不考虑当地污水量、水质及出水用途要求,造成设备闲置,建设和运行成本高。
        5.城市规划存在不足
        城市规划特别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跟不上或缺乏超前意识,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违反建设程序,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浪费严重。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市政道路施工时没有统筹建设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只是到了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或已经建成后才着手配套,使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而不少城市特别是旧城区的污水收集系统近乎空白,以致于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有厂无水”而“晒太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完善污水处理服务业发展对策
        1.制定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法律法规政策
        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监管应包括项目规划的制定、行业竞争规则的制定以及水质、服务、成本和价格的监管鉴于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法律体系现状.应尽快出台国家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污水收费管理办法等行业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要求和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合行业和地方特点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有关政策,并配套特许经营相应的规范性条例和标准化合同文本健全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使其成为行业监管的重要依据和标尺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将政府监管纳入法制和规范化轨道,使监管机构的职能、监管方式、决策规程都有法可依.做到依法监管
        2.转变政府职能和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特点,引入竞争机制
        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低回报、高稳定性、大需求的行业投资特点.建立合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投资结构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要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以政府投资形式支付,以发挥政府的协调特长.提高建设资本效率。又要有国际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其它社会资本.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股份制产权分配.形成以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的投资体系。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公益性、资本高沉淀固有特点,要求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必须将投资、运营、行业监管等分开运营机制必须由原来的事业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型,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进市场机制、展开竞争,提高效率。通过招标实行特许经营等方式.把过去主要由政府承担运行费转变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自己去收费(要合理的收费)来保证其自身运营.企业按照经营型的运作方式来管理运行污水处理厂要明确、细分和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运营中相关的建设、环保等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职责和监管内容政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通过股份制来保证其经济利益.而不能通过行业监管等行政手段.政府角色重点应由行政干预转向依法监督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3.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
        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的问题,涉及产权制度、政策环境、经济金融、管理体制和公众意识等诸多问题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逐步推进鉴于市场化过程的复杂性.而且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环境保护、关系社会稳定.国家不仅要制定原则性的政策文件和法律等基本保障体系.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产业和经济特征.充分考虑市场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求.进行系统规划.以避免在市场化推进中的混乱与无序。
        4.完善收费体系,落实优惠政策
        首先国家确定污水处理收费的政策原则.地方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政府财政情况、公众收入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同时基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服务监管。科学合理地制定收费政策。即不能搞脱离实践的一刀切.也不能以社会承受力为借口反对收费体制的建立。实施适当收费与合理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财政水平和支付能力.制定适当的收费尺度,严格执行。二是将自备水源纳入污水收费的统一体系.执行统一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具体办法是适当提高自备水源的水资源费,促进城市供水体系实现统一调配三是根据城市水循环的系统规划和战略布局.有关部门应出台明确的优惠经济激励政策和必要的强制性政策使再生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制定相对稳定的供水、污水、再生水、自备性水源水等各种用水价格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目前处于产业化、市场化初期.资金缺口巨大。同时由于污水收费体制的诸多问题.市场化体制不能完全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鉴于污水处理公益性属性.在各个产业环节中需要政府的补贴和引导.实行税费减免、水电价格等优惠产业激励政策
        结语
        其中污水处理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的严重现象。对于污水处理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是长期以来以公益事业的性质在许多企业以及产业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服务价格体系,加强政府对于污水处理服务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帮助整个污水处理服务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人也将意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从而自发主动的进行污水处理。相信在未来随着一系列措施的不断实施,污水处理服务业将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坤.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经济学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4):78-81.
        [2]杨鸿雁.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当务之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12):31-31.
        [3]国家鼓励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J].环境导报,2003(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