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规划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陈丹娜
[导读] 摘要:县域经济主要是县级行政区对地理空间进行划分的处理,并将县级政权当作该项调控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
        哈尔滨市阿城区规划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县域经济主要是县级行政区对地理空间进行划分的处理,并将县级政权当作该项调控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以市场的实际发展态势,对该项工作进行导向,坚守统筹规划的原则,不断的优化其地区的自然资源能源,使得其区域的特色以及功能更加的完备,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小城镇构建以及发展工作的开展始终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同时需要借助该项工作来进一步的强化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实力。本文主要就镇规划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出更为合理化的镇规划措施。
        关键词:县域经济;镇规划;经济社会发展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并且其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小城镇规划建设一跃成为了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多个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发展水平都在显著的提升,并且规划建设工作的成效也越发的显著,但是其受到地域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实际发展状况和预期所设定的发展目标契合度较差。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越来越高,会显现出各类较为复杂性的问题,所以需要深度的探讨并研究该问题,解决城镇规划建设时期所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往我国经济发展时期会将其重心放置到工业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这就导致大批量的人才以及资金会不断地进入到城市当中,这就产生了农村人才流失等较为严峻性的问题,并且农村地区投资金额会比较少,呈现出一种经济产业萎靡的状态。这就进一步的加大了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二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还会阻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的格局会过于的单一化,产业架构的相似性也会比较强。具体区域分工过于模糊,产业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衔接度会比较差,不能较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就这致使其产生了一些产能过剩、损毫资源能源等的现象,县域经济的产业格局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滞后,总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会比较差。若不能及时的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调节并整合业的发展结构,那么就会进一步的阻碍县域经济的长远化发展,给其造成不利的影响。
        1.2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不平衡
        乡村以及城市长时间发展水平会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乡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并且在体制格局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资源会涌入到城镇区域。农村区域的公共服务资源量会比较少,并且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二者存在的差异十分的显著。县域资源的分配合理性会比较差,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状况要明显的优于经济水平较为滞后的区域,并且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状态比较明显,会给其经济的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
        1.3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
        我国当前所拥有的社会保障机制内容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城乡资源分配的均衡性也会比较差。

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导致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并且居民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够均衡,阻碍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区域居民工作收入会比较少,实际能支配的份额也比较低,总体生产积极性会处于一种下滑的变化趋势,总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为滞后,并且其区域居民的工作状况不够稳定,收入也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如果在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那么居民抵抗能力会比较差,农产品的价格也会在市场的影响下形成收入不足的现状,这就导致一些居民不会继续投入农村发展的行列当中。
        2镇规划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2.1协同县域经济发展
        开展镇规划工作始终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县域经济时期,需要始终以镇规划工作为基准进行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并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及时的处理当前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缓解工农城乡发展的矛盾,要不断的创新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奉献精神,全面推进镇规划工作的开展。
        2.2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应当明确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创建镇区域的地方性特色产业,遵守因地制宜性的原则,将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价值可以分为完整的展现出来,优化镇政府的职能,鼓励农村开展第一、二、三产业。同时还需要进行招标引资,引进大型的企业,进一步的提升镇规划工作开展的水准,对该区域的产业进行对比以及分析,采取比较优势理论的方式,进一步凸显出优势产业。
        2.3发展工业园区
        民营企业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是县域经济依托大城市建设、发展产业圈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资源优势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资源配置要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合理。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与政府资金的投入支持,都需要严格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之后规划,从地区实际出发,集聚区域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县域工业园区,将有效地集聚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转移过程也是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劳动力生活方式的转变。
        2.4注重城乡统筹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开展城乡之间统筹建设及规划工作,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完善乡村组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为城乡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现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重视,所以县域经济的影响以及作用也逐渐在我国各个领域中显现出来。小城镇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划原则,以规划优先为基准,统筹发展城乡,科学合理化的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保障该项工作开展的秩序性,进一步的提高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让县域经济可以更为平稳化的发展。把主导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融合在一起,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构建力度,建设更符合其地区的特色产业园,推行产程结合的理念,借助其地区的地理优势来带动其产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诸大建.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5).
        [2]唐啸.绿色经济理论最新发展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4(01)
        [3]张少春.农业产业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2014,(07)下旬刊:第89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