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下的工业遗产保护策略探究——以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保护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石峰
[导读] 摘要:文章以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通过对申新纱厂的保护现状分析,将其与城市设计手法结合,提出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保护的策略,通过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的更多价值。
        曲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文章以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通过对申新纱厂的保护现状分析,将其与城市设计手法结合,提出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保护的策略,通过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宝鸡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的更多价值。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宝鸡申新纱;SWOT分析;策略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1]。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处于初级探索阶段,[2]但在西方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宝鸡城市申新纱厂工业遗址是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被称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遗址保护现状存在较大问题,需要人们的重视与保护。本文主要讨论的宝鸡申新纱厂是国内较少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根据其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单体设施层级、工业厂区层级、工业区域层级,不同层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定位不同。工业区域、工业厂区、单体设施三个层级之间为逐级包含关系,针对不同尺度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与措施具有针对性。针对单体设施,改造模式以功能转化与空间更新两种类型为主,目标明确。针对工业厂区,其复杂性增加,以定义厂区发展方向为主,存在工业博物馆园区模式、后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混合型园区模式。针对工业片区,其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则主要以形态进行区分,包含区域性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公园线路模式。[3]
        工业遗产作为再利用价值较高的一种建筑遗产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遗产保护(均以政府为主导,更加尊重建筑的原样保护,减少对于建筑的改动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更加注重如何让遗产在基本保持原貌上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商业与群众参与需要相互结合。商业参与即产业的置入是遗产再利用的巨大推动力,商业能够为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机,群众参与在工业遗产的重生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群众参与可以为商业发展带来机遇,也是旅游宣传的最佳媒介。政府与居民互惠互利,均发挥了自己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工业遗产在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中会得到更加长期有效的保护,同时为城市发展再次贡献出一份力量。
        1.申新纱厂认知
        申新纱厂厂址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陇海铁路北侧,处于宝鸡市北侧边缘区域,北部分布大量农田,经由宝十路与东西两侧连接。
        由于过去工业遗产保护观念的淡薄,厂区遗址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与管理,工业遗产多处受损,目前保存较好的纺织工业遗址是厂区窑洞;申新纱厂办公楼仍旧作为办公建筑使用,建筑具有浓厚的时代感。
        人们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不足使得申新纱厂并没有被很好地保护以及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厂区遗址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2.申新纱厂SWOT分析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swot分析可以有效效提炼出所选基地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从而准确对所选基地定位,制定适宜于基地发展的策略。
        2.1优势
        在历史上,申新纱厂是抗战时期自汉口迁建而成,自身历史悠久。在社会方面,申新纱厂承载着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工厂在抗战期间积极生产,支持抗战,传递着人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在建筑方面,建筑结构被保留下来,窑洞内部空间独具特色,窑洞之间相互贯通,形成网络。建筑外观仍旧保存有历史的厚重感。
        2.2劣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址逐渐被人们遗忘,不受重视。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影响下,企业对于遗址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空间的使用上,工业遗产的精神价值逐渐遗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修缮工作的不足,建筑细部在长时间缺乏修缮保护下,存在多处破损。
        2.3机遇
        宝鸡市一个在抗战中兴起的城市。抗战时期,在战火的逼迫之下,民族工业发起了一场“西迁运动”,申新纱厂就是其中的一个。抗战期间,纱厂的员工为了为抵御外敌提供物资,在炮火与枪林弹雨之间克服重重困难保证生产。而西迁也成为了宝鸡工业化发展的起源。近年来,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受到重视,2017年,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宝鸡市政府规划建设的长乐塬“十里荣耀”工业遗址文化旅游项目关注工业遗产的保留与特殊时期历史精神的传承。
        2.4挑战
        工业遗产保护在国内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发展较晚,发展经验不足。与此同时,人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工业遗产保护观念的不足。现有规划对于遗址的保护欲再利用缺乏人民的主动参与,内在动力不足。申新纱厂地理位置较偏,地理位置在发展旅游方面不占优势。
        2.5区域定位
        经过SWOT分析,宝鸡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目前保护措施以旅游开发为主导,在项目建设中主要以政府投资商作为主要参与者,针对旅游人群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但针对当地及其周边居民的考虑较少,没有将当地人纳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的参与性。申新纱厂文化历史条件优厚,适宜使用功能转换的方式,基于规划,积极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不仅将申新纱厂工业遗址片区打造为工业军事展览片区,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体验片区。
        3.保护与再利用策略与实施步骤
        3.1策略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人在城市中担任着最重要的角色,让居民参与进入更新改造能够为更新改造源源不断汇入新的力量,更新改造的成果才不会陷入再次荒废的恶性循环之中。
        (1)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
        一方面,功能产业的置入。引导厂区内部产业向特色体验类发展,配合城市总体规划 置入军事体验、文化休闲等旅游相关体验项目,成为工业军事展览片区与体验片区的必经之地。另一方面,对现有建筑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对现有闲置空间进行有效利用。
        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原有工业建筑结构及其风貌。但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古建筑保护不同,工业建筑的保护注重对于建筑空间的再利用,必要的修缮可以更好的对工业建筑进行保护。
        (2)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
        一方面,通过当下发达的信息传播系统,传播人们逐渐忘却的特殊时期工业记忆。另一方面,组织一些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的体验活动,人群加入保护与传承工业遗产的活动中。
 
        3.2实施步骤
        阶段一:激发群众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热情。通过设计一系列公共活动唤醒人们尘封已久的工业记忆。网络作为现今社会消息最有利的传播途径,网络游戏体验、旅游APP、奖励机制等方式能够循序建立起工业遗产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政府在厂区内选择节点进行建设,带动厂区的发展。利用原有办公楼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原有窑洞建设不同类型的工业展览区、军事展览区、特色体验区等,利用原有职工宿舍建设住宿点,同时在厂区内部及其周边建设多个公共休憩点。
        阶段二:政府引导相关商业进驻厂区。丰富厂区内业态,逐渐完成厂区内部业态置换。与此同时,在网络电视平台对工业军事展览片区与体验片区进行宣传,吸引游客进入片区,关注厂区的可吃醋发展的可能性。
        阶段三:厂区发展与城市规划发展逐步统一,政府对厂区内公共空间进行管理,居民、游客逐渐成为厂区与片区持续发展发推动力。
        4.结论
        申新纱厂工业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纪念、艺术价值,其保护与再利用价值极高。本文在对尊重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基于实体空间现状,提出基于城市更新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协调发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章菲,于婧,聂艳,等.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_章菲[J].科技经济市场,2013(9):62-65.
        [2]刘抚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研究_基于尺度层级结构视角_刘抚英[J].城市规划,2016,40(9):84-96,112.
        [3]李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_李平[D].长安大学,200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