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亦皓 马越 刘语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提高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提出在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产学研协同育人、毕业设计等环节开展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对培养工程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通信行业的发展需求,而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及时跟踪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不能适应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为薄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通信行业的发展需求,实践类课程的学时较少,大部分为课内实验,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具有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很好地实现工程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适应通信行业发展对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实地学习的机会较少,使得所授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实践能力提升的改革探索
(一)课程设计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设计的学时比例,对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例如模电课程设计、数电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等。
2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告知学生课程设计的相关任务,把视频和文档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3在开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主完成电路设计、制作和调试,同时,安排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辅导,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4课程设计完成后,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选,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二)学科竞赛
1在参加学科竞赛的准备阶段,一方面可利用往届的优秀参赛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参赛前的专题培训和辅导,为参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参赛阶段,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参赛中的问题。
2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活动。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所选的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要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另一方面要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因此,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移动通信应用创新大赛、5G技术及应用大赛、互联网+大赛等。
(三)课内实验
传统的课内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内容单一,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的问题。学生走进实验室,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说明步骤在实验箱上连一连信号线、测一测测试点及观察一下波形就算完成实验任务,缺乏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可对课内实验环节开展如下的改革探索: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实验教材,该教材更贴近实际的产品设计理念,引入更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的课时,提高课内实验的学时比例,保持实验教学的学时不低于整个课程学时的1/4。
3不断改善实验环境,根据通信技术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项目。
(四)专业实训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安排通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综合实训、网络优化综合实训、通信仿真综合技能实训等,通过开展专业实训使学生掌握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设备运行中基本故障的能力。
2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引入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实训的指导教师,对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
3校企合作共建综合实训室,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均采用企业现行装备,实训室的设备布置场景与实用现场基本一致,更加贴近通信行业的工程应用环境。
(五)产学研协同育人
1应用型本科院校仅依靠校内的学习环境很难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通信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因此,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通信类企业的发展中,通过学校和通信类企业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包括:由学校和通信类企业联合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促进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跟踪行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通信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协同培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大学前两个学年,可邀请通信行业的专家进校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的报告,让学生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大学第三学年,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是,大学第四学年,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定岗实习和项目训练机会,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直接对接。
(六)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兴趣,由学生、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联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
2为了体现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成果具有实际的软件程序或实物作品。
3学生可到企业开展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更加贴近工程实践环境。
结束语
综上述,通信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但目前很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学科竞赛、产学研协同育人、毕业设计等环节开展改革探索,不断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吴斌.??数字通信世界.?2020(02)
[2]关于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教学探讨[J].于玲,牛芳琳.??教育教学论坛.?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