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薛英杰 唐丽平 冯港辉 赵德正
[导读]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薛英杰  唐丽平  冯港辉  赵德正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培养出智能化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才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好的智能机械类专业人才,学校需要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改变传统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的培养机制,我国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培养人才模式,帮助机械制造业培养出智能专业人才。本文从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出发,了解当前机械类专业人才技能的新要求,探索当前培养智能机械类人才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
一、智能制造对机械类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随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生产力之一,越来越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点内容,因此国家需要通过相应的培养机制来提高科学技术带给制造业的优势,为机械专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机械类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机械制造技术,从而能够适应当前专业能力。传统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仅仅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理论和实践处于脱节的状态,这是远远不够的,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要求,为了能够应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需要大力培养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人才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智能制造对机械类专业人才技能的新要求
(一)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
        机械类人才首先需要学会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这是机械制造工程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机械类专业人才工程师需要具备机械设置和制造技术相关理论知识,需要能够对机械进行制图、制造、设计。机械类专业人才还需要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来对技术设备进行结构设计与制造,从而能够为制造业绘制出一个完整的机械图稿。
(二)数字化与网络技术
        当前大部分的制造工厂都采用了自动化的机械设备,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了当前机械制造工厂的核心,因此需要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应对智能化的基本素质,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仿真分析等工具进行智能制造技术设备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传统制造工厂的机器、物料等制造元素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智能工厂需要利用数字化与网络技术,将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制造工业的信息能够进行交互和沟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三)系统协同技术
        系统协同技术是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之一,机械制造工程是一个较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了工程项目的设计、操作等等工序,因此智能制造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相互协同的能力,从而能够将智能制造的各个方面进行连接和交互。智能制造就是要将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制造融合起来,形成互联网技术中有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中有自动化技术的局面,最终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因此系统协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机械专业人才技术之一。
三、面向智能制造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一)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是培养机械专业人才的途径,因此学校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的模式,从而提升培养专业人才的效果和质量。

学校可以通过师徒制这种培养方式,让技术工匠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学到一些经验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和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学生培养方案,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协同育人机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培养机械类人才的关键,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师队伍机制和一流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可以不断学习国外优秀的智能制造技术,邀请相应的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并且学习相应的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招聘相应的技巧型教师,从制造企业中选取相应的能工巧匠来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学校就具备了理论教师和技术教师,从而能够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相应的制造企业进行研修,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能够为机械类人才搭建完善的课程技术,因此智能制造需要集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于一体,改革传统课程的体系满足当代培养技术人才的需求,使课程体系能够符合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体系中需要融入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从而让智能制造人才符合当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从而加强课程体系整合与智能制造企业的智能开发。智能化全程化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培养相应的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培训基地
        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培养适合当代的机械制造人才。学校可以与相应的企业建议培养合作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培训基地,通过建设相应的培训设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制造环境,在真正的制造环境中,直观的掌握制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通过设备先进、优势互补的企业实训体系,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实践对于学生提高智能制造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实训基地是培养智能化机械类人才的关键,必须要通过相应的实训培训才能够检验机械类人才的技能,从而才能够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智能制造企业对于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机械类人才已经存在较大的问题和缺陷,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需要,我国需要对智能制造机械类人才进行相应的改变。培养相应的制造机械类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需要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造创新,从而能够为智能制造企业输送更加合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顺.智能制造模式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8):61-62.
[2]江本赤,苏学满,刘玉飞,许德章.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滚动轴承自动装配作业机器人工作站研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3):34-37.
[3]徐小婷,徐冬冬.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类专业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2):121-123.
[4]覃祖和,卢小波,苏茜.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轻工科技,2019,35(12):171-172.
[5]徐小婷.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类专业为例[A].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二届中德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全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2019:3.

作者简介:薛英杰(1998-08),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内乡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