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利,李雪冬,冯志佰,刘廷祥
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 旧城改造成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现实而有效的最佳选择。在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如何对城镇旧城改造进行详细规划,在过去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条件,相对完善,但是在“多规合一”背景下旧城改造在土地利用空间存在很多问题,仍然是当下讨论的热点。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及其相关的新思维、新结构、新技术和新体系的应用,是解决国土空间规划新问题重要助推力量。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大数据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国土空间规划并不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统一话语下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的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理、开发保护等问题则需要系统化,要结合新方法、新模式、新体系、新平台和新变化,才能解决。
1.1地理信息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
目前,随着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很多问题日渐突出,尤其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方面问题明显,因此,旧城改造成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现实而有效的最佳选择。[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90511KJ)
]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可为当前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国土空间功能区划分、资源进行的数据挖掘与应用分析和城镇化进程监测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数据来源
本文以长岭县域新背景下国土空间旧城改造规划为例进行探讨,综合运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统一城乡规划、水系规划、生态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数据空间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协调各规划,提出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下的国土空间管控探索,引导土地利用的合理开发,并优化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土地价值,提升国土空间管控方面的技术能力。
2地理信息大数据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管控
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以自然资源调查、国土三调数据、宅基地数据、农村确权数据为基础,结合高清影像、遥感数据,融合政府、企业等数据,能够有效地建立全范围、全监管的国土空间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国土空间用途的精确管控[2]。
3旧城改造国土空间规划潜力评估
改造潜力直接体现各地块现有功能和土地实际价值的背离程度,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每个地块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为城市规划导入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引导,并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时序提供参考。
3.1旧城改造潜力评估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完成评估过程中的定量计算和实现评估结果可视化。具体技术路线是:
①通过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地籍、道路和城市规划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对现状用地功能、路网和地籍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划分出具体的改造潜力分析单元;
②确定不易改造的地块和可改造地块,不易改造的地块包括现状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绿地和广场;
③对可改造地块的现状用地功能、现状容积率和现状建筑质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应模型计算出各地块的拆迁难度;
④从现状绿地广场布局、教育设施布局、城市中心和中心发展轴四个角度,对可改造地块的开发价值进行修正;
⑤利用拆迁难度评价结果和开发价值修正结果,进行改造潜力综合分析,并根据改造潜力高低将用地划分为亟需改造地块、建议改造地块、有条件应改造地块和近期无需改造地块。
3.2单元划分GIS分析
分析单元是对旧城改造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的最小单元。在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现状用地的使用方式、各地块用地类型边界、现状各地块权属和路网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旧城更新改造潜力评估的空间分析单元。
单元划分遵循大小适宜、用地类型一致、土地权属一致和不被路网分割的原则。具体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png)
图1国土空间潜力评估技术路线图和不易改造地块示意图
3.3 土地开发价值修正
通过分析各评价单元的开发价值,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影响地块开发价值的因子包括地块与周围的绿地广场和教育设施的距离、以及是否位于城市中心区或城市中心发展轴附近。城市中的绿地广场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尤其是大型的绿地广场在城市中具有稀缺性,使得其周边地块的开发价值更高[3]。
然后将四类影响因子叠加,每个分析单元的土地价值为不同因子影响下土地价值之和。
从分析结果可知,开发价值基本上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趋势。即在拆迁难度相同的情况下,改造基地中西部在经济上更加可行。
3.4更新策略
1)针对建筑质量和环境较差的地块,改造潜力较高地块的建筑,将在未来逐步拆除,进行重新建设。
2)针对现存建筑质量和环境一般的地块,将对地块内建筑按其保留价值、建筑质量与环境状况分别进行相应维修与更新。
3)建筑质量良好,建成时间较短地块的建筑,将完全保留。
4.结语
本文通过旧城改造规划来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价值。地理信息数据是规划的“生态”基础,目前规划已经开始转变思路,从之前的工业化主导思维转移到数字化生态文明上,所以说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属于“智慧型”规划。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与工具的应用,能够真正实现“多规合一”,进而有效解决现有规划体制自成体系、客观性以及衔接协调等核心问题,才能有效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余亮亮,蔡银莺.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9) : 101 - 109.
[2] 蔡玉梅,王国力. 国际空间规划体系的模式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 6) : 67-72.
[3] 祁 帆,张晓玲,李志刚. 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土地,2016( 3) : 20-22.
[4]司劲松.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14-17.
[5]王映月,杜娜.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34~40.
注: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90511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