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王祖庚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装配式施工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施工中应用装配式模式,不仅能降低现场综合施工的难度,还能优化项目施工效果,为建筑行业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助力。与建筑物的传统建造方式相比,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物更加便于进行装配施工操作,并且可以达到建筑施工成本显著节约的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体从其作用特点和技术要点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便捷高效;施工成本;节能环保
        作为重要的建筑施工类型而言,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物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成本能够实现明显的节约,缩短建筑施工时间,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工程施工生态效益。具体对于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物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确保严格遵循预制装配式的特殊建筑物施工流程,通过运用工厂化的建筑结构制作工艺来消除建筑施工污染,切实保障良好的建筑施工综合效益。
        一、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其施工技术上的简化。传统建筑施工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繁琐的,涉及的内容及环节也比较多,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可简单分为预制、装配两个环节。预制是指生产厂家按照建筑构造的实际参数及相关要求,提前加工原材料,并使之组成建筑的各个构件;而装配则是将这些已经生产、加工好的建筑构件运送到指定建筑地点进行组装。当前我国市面上较为常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分为通用型及专用型两种,两种结构体系的区别在于通用型可采用制式生产,生产难度较低,普及率较高;而专用型则是在通用型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或改进一部分构件,使其具有专用的功能,因此具有更加强大的性能,但由于需要定制,生产难度也相对较高。
        二、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1.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工程管理信息化特征明显
        由于装配式施工中通常使用通用构件安装建设,因此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且对所用的构件质量控制效果要求较高。同时,在具体施工中所用构件的信息、施工过程信息以及质量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汇总传输和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更高,施工管理更加系统、科学。
        2.装配式建筑功能更具科技性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与施工中科学选择构配件、优化设计机电与给排水系统,整体建筑过程采用综合施工形式,因此能提升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工程项目的保温节能、降噪吸声能力更好。再加上很多装配式建筑都用了智能化机电系统,建筑功能的科技性也更高。
        3.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自动化水平高
        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中所用的构件多为工程预制产品。由于构件为流水线自动化生产的产物,其产品精度较高,生产质量较好,在现场施工中可有效缩减施工周期,降低工程人员工作难度,能在建筑工程中实现精益求精。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1.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储存
        (1)运输。预制构件的运输应在构件生产加工之前就确定下来,并且设计有完备、安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设计应以实际施工环境条件为参考,对运输路线、计划运输时间、预制构件运输顺序都做好相应规划。运输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非常规尺寸、形状预制构件的运输工作,在运输这类构件时最好做好针对性保护措施。在运输用车辆的选择上,应以构件尺寸为标准合理挑选。构件上车及下车时应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首先要保证车体的稳定,并为构件配置固定配件,以防运输过程中构件受力或惯性影响产生移动、歪斜等现象,如必要则可铺垫安全衬垫。(2)储存。预制构件的储存也需要设计相应的方案,方案中要包括场地的规划、构件支撑物的选用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构件的安全。用于存放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尽可能保证干净整洁,地形要平整,且具有完善的排水通风措施,以免场地内部积水影响构建质量。另外存放时应使构件的标签统一朝向通道,方便后续管理工作,用于支护的衬垫应具有较高强度,如果需要采取重合堆放,要保证构件上下对齐,同时还要以构件的强度及承载力为基础,严格管理构件的堆叠层数,并确保防护措施的可靠与有效。


        2.安装预制叠合楼板
        建筑叠合楼板构成了装配式建筑物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叠合楼板的坚固程度能够决定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对于叠合楼板具体在进行全面的组装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循组装叠合楼板的流程,节约叠合楼板的施工材料。同时,施工人员对于叠合楼板的各个作业层应当保留必要的间隔距离,对于安装叠合楼板的各个层次厚度以及安装施工方向予以正确的设定。在多数的情况下,对于吊装叠合楼板材料应当实施模块化的施工,确保将临时性的底部支架放置于叠合楼板的下侧,杜绝楼板坍塌与倾斜的施工隐患。经过以上的现场施工操作后,施工单位还需要反复测定叠合楼板目前达到的整体强度。施工单位如果要拆除下层的叠合楼板支架,则必须等到楼板的整体结构已经符合75%的强度标准。施工单位对于外墙的模板结构类型进行选择时,目前主要可以选择PCF的超薄无机夹心建筑外墙模板,从而形成了坚固程度较高的墙体围护构造。对于外墙模板如果能够实施必要的楼板节能处理,那么将会达到明显节省楼板建造材料的效果,并且保证了外墙围护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潮性、保温性以及施工便捷性。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在运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特点,做好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进行。首先,在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时,要贯彻防水施工理念,防水工程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内容,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墙板防水施工设计,设置防水节点,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其次,加强构件保护,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需要经过生产制作、运输、现场拼装等多个环节,有的预制构件会因尺寸问题而增加管理的难度,为了避免预制构件受到损坏,需要明确做好其保护工作,针对不同构件特点设计适合的运输方案、堆放方案、吊装方案等,确保预制构件的完整性。最后,注重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强化管理人员现场施工管理的意识,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预制构件施工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整体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4.预制装配式构件安装定位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预制墙板安装质量,降低安装过程中发生底部不平、墙体不垂直以及左右错位等质量问题的概率,一般采用安装六面定位法,也就是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六个面定位安装位置,确保预制墙板构件安装的标准性。在预制构件前期生产中,应严格依照建筑设计要求控制外观尺寸,并设置好外叶板以及内叶板的位置。构件生产之后,在统一出厂前必须对构件的中心线等标准线进行标识。这样在进行装配式施工时才可以使用六面定位法进行连接位置定位控制,也就是利用预制墙板上预先标志好的控制线以及建筑设计水平、标高控制线、装配式板缝中心线等位置的调整,对预制墙板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保证其六面位置精准无误。将临时固定支撑与墙板连接固定,对墙板精确校正。墙板安装精度调节,须利用长短斜支撑调节杆,在垂直于墙板、平行于墙板方向进行校正调节,调节要求按照预先控制线缓慢调节。
        5.装配式装修施工技术
        (1)轻质隔墙的快速安装技术。进行轻质隔墙施工所用的材料为轻质钢材龙骨内部填充岩棉以及外部贴涂后形成,主要的安装部位是房建中的厨卫与起居室隔墙。由于轻质隔墙结构简单、质量轻,施工灵活,因此装配式施工速度非常快,且隔音效果较佳,能保温、防火。(2)龙骨吊顶快速安装技术。这一施工过程中龙骨吊顶使用铝合金龙骨与涂装饰面板结合的材料,在厨卫以及阳台的吊顶部位施工。吊顶施工中边龙骨要沿着墙面顶部位置挂装,并连接固定好;边龙骨阴阳角要进行45°切割拼接,保证接缝严密。另外,如果开间尺寸过大,还要使用吊杆对吊顶进行加固。(3)装配式采暖地面快速安装技术。由于在装配式装修模式下采暖地面采用模块化施工模式,通常使用地暖模块以及相应地脚组件、结构饰面层等结构进行组装,因此施工中可在楼板上采用地脚组件进行地暖模块的支撑与保护,在相应架空空间内进行机电管线铺设施工。这样施工安装与拆卸都很灵活,且维修方便,施工环境干燥安全,结构使用期限较长。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工程行业发展中,施工模式化与行业产业化的主要发展路径就是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推广。因此,为使其施工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内涵深入分析,使之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发展,满足当前社会对建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政委.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2-33.
        [2]马志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29-130.
        [3]曹正.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9.
        [4]张立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4):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