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标准化安全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梅从斌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正在逐渐完善。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6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正在逐渐完善。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性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施工现场标准化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标准化安全管理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施工安全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标准化安全管理
        引言:现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首要任务,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才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施工现场标准化安全化管理进行分析。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综述
        (一)安全事故类别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很容易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就会导致施工人员以及财产受到侵害,所以需要在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管理,将安全管理穿插到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中,以此来提升施工安全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些年建筑施工各类安全事故占比如下:高空坠落事故占比约40%、各类物体打击事故占比约15%、触电、坍塌事故共占比约20%,其余为其他事故类型如起重事故等。从安全事故发生的位置中看,洞口附近以及脚手架位置处的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而临时用电、塔吊等位置也是出现事故的重点区域,只有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提前了解项目工程的施工场地情况,才能够在管理期间提前作为事故防范,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
        (二)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
        项目工程施工现场拥有很多潜在安全隐患,例如人员岗位不固定、施工环节复杂、管理过程凌乱等,所以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中面对的难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内容:第一,监管问题。由于施工监管不到位,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导致安全管理效果下降,而且因为政府相应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很难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第二,安全管理体系问题。施工现场管理期间往往存在较大的人员流动性,所以施工时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很难落实到每个人。第三,人员安全意识问题。多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普遍拥有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新加入的施工人员并不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而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则更加容易忽略施工安全问题。第四,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施工期间安全防护设备无法得到保证。第五,安全管理落实难度大,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二、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重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施工期间能够影响到安全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有两种,即施工方安全管理组织的完善程度与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所以在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内容中入手:第一,加强责任落实。结合标准化管理并在安全管理组织中明确安全责任,以此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第二,施工环境安全防护标准化。通过对施工场地进行安全标准化布局,以此来提升临时用电安全性,降低危险源中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防护效果。第三,人员意识培养。通过对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意识的专项培训,在施工期间加强安全宣传,使安全施工在工程项目中得到落实。第四,设备安全管理。通过对塔吊、施工电梯等具有危险性的施工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使设备操作按照标准操作手法进行,确保施工期间的设备安全性[1]。
        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通过标准化体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情况实施全方位管理,根据各项标准化安全指标作出针对性改善措施,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性。确定标准化安全指标的主要流程如下:第一,明确安全前提以及评价目标。通过对施工目的、范围、周期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量来保证评价指标符合施工要求。

第二,理论、实践研究,通过对施工现场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来保证安全防护效果,然后通过与理论相结合贯彻安全指标。第三,分析安全因素。对能够影响到施工安全性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安全指标进行优化,以此来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在对安全指标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项目管理、场地环境、人员意识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安全指标进行细化,将各项安全指标按照一级、二级等多级指标进行分类,通过对影响施工安全性的指标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大幅度增加施工安全性。例如,在制定指标时可以将项目管理设置为一级安全指标,将安全制度、事故处理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等内容放入二级指标,通过这种方式使整个安全管理变得更加细致。
        三、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时,应该根据项目周期以及建设要求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性作为工程项目施工时的先决条件。通过围绕施工安全性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使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简单。除此之外,施工现场安全性作为安全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基础,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设备、安全防护等设备的资金投入,并严格落实施工期间的各项施工规范。通过将设备、临时用电等内容作为管理时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避免在工程建设环节中留下安全隐患。
        (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安全技术措施能够消除施工场地中的部分安全隐患。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期间面临的各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安全施工方法,以此来预防施工时安全风险的发生。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时由于面对的施工场地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以及施工场地条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有所提升。
        (三)增强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施工安全性的重中之重,无论各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多么完善,如果安全意识不到位,就会为施工项目留下安全隐患。在对管理、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时,可以开展施工安全专题会议,通过科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来提升安全意识。另外,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不安全行为的监管与惩罚,当施工人员出现不安全施工行为时,不仅需要对其提出批评,还要通过相应的惩罚措施避免员工再次出现违章施工的情况。
        (四)安全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一旦进入施工现场,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按照正确方式佩戴安全帽以及其它规定中的安全用具。第二,在施工场地中需要注意各类用电设备的摆放情况,避免因无意间靠近、触碰到电气线路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第三,施工期间与楼梯、电梯等位置的防护栏杆保留一定间距,防止意外坠落事件发生。第四,远离钢筋、电焊操作区域,避免施工期间出现误伤。第五,在进入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区域时,应该佩戴对应的防护用品,在面对不了解的施工区域时,禁止擅自进入施工区域中。第六,在发现危险征兆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停止工作并沿安全通道撤离[2]。
        结论:总而言之,施工现场标准化安全管理非常重要。通过这种安全管理方式能够使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变得更加规范,并使施工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相信随着更多人了解到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场地标准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一定会变得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文军,卞德存.对推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的探讨[J].广州建筑,2020,48(02):57-60.
        [2]王忠,肖玥玥.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农家参谋,2020(07):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