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田海宁
[导读]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应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传统艺术将融合到新的形式中去,使城市的公共艺术趋于大众化和技术化。
        身份证号码:32038219860405XXXX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应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传统艺术将融合到新的形式中去,使城市的公共艺术趋于大众化和技术化。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传播技术和艺术形式,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建筑景观设计;融合运用
        前言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在传播方式上,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传播方式,与原有媒体进行创新的媒介形态。因此,它的内涵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体与艺术结合的产物,艺术创新和创造的过程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艺术形式,有时被称为技术设备。当艺术家在创作初期就开始有创意,并利用电脑将创意数字化进行创作时,排除绘画、雕塑等媒体的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上,融合科学技术,以光、电、声音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从感官中形成视听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效果。从创作形式上看,新媒体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类别形成新媒体艺术作品,包括语言、文字、形象、声音、雕塑、戏剧、舞蹈、环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交融及多样化。
        1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认为媒介的发展为艺术家们实现脑海中的想法创造条件[1]。照相技术的发明和胶片及数码录像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影像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影像艺术中,艺术作品通常通过拍摄录制而成,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认为该艺术形式是对时间的一种截获。新媒体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影像艺术,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新媒体艺术是对影像艺术的延伸与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段。在新媒体图形学的应用和发展中,包含一切运用新媒体算法创作、以新媒体为艺术创作媒介、用新媒体作为艺术品展示终端的新媒体艺术诞生了。
        影像艺术通常被认为能直接再现事物,但其在传统意义上所具有的记号学作用正在衰退。这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在影像艺术的基础上对于旧媒介与新媒介的重构。电子形式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其对于信息的转换及重组。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艺术品的存在形式变得数位化,这种重构使得文字、绘画和影像的界限和传统区分隔阂更加模糊,艺术也将在未来走向聚合和统一。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创作的金宝汤罐头(Campbell’sSoupCans)系列作品可以被看作影像艺术的先驱。这个系列作品首次亮相在1962年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ofModernArt),包含32幅形状相同、标注名称不同的罐头绘画,并按照Campbell公司出品罐头口味的年份顺序排列。尽管该系列由安迪•沃霍尔手绘完成,但画中内容为金宝公司的罐头广告。他在完成该系列的作品创作后,开始探索丝网印刷技术(Photosilkscreenprocess)在艺术创作的使用。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在当时属于先锋波普艺术,这与传统的艺术理念具有很大差别。
        照相技术在诞生伊始,便挑战着传统艺术的创作和概念。瓦尔特•本雅明在其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作(TheWorkofArtintheAgeofMechanicalReproduction)》中提出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复制时代受到了挑战。复制时代中诞生的新媒体艺术常常包含着“挪用主义(Appropriation)”。挪用主义的英文原意为“使他人的成为自己的”,含“据为己用”的负面含义。这个概念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对他人创作元素的使用。从早期使用拼贴和蒙太奇来创作的本杰明•布赫劳(BenjaminHDBuchloh)到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约翰•福斯特(JonFoster)、道格拉斯•克兰普(DouglasCrimp)和史蒂夫•欧文(SteveOwen),都属于挪用主义和拼贴艺术的拥簇者。艺术品在通过新媒体技术被创造出来那一刻起,便伴随着可被复制的特征。

易复制性为新媒体艺术带来了传播的便利性、版权保护的复杂性及艺术性判断的困难性。传统艺术由手工制作,因其耗费时长、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而产生价值。而在新媒体艺术的新时态下,为新媒体艺术提供强大运算功能的人工智能已经在逐步替代繁杂的人力作业,有规律、重复性的非创造性机械劳动可以由新媒体的超级大脑来完成,在此种现状下,艺术家对个人、社会的思考变得更为重要。
        虽然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储存、复制和传播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瓦尔特•本雅明认为,机械时代艺术品的复制性毁灭了艺术作品的灵韵(Aura):传统艺术形式是三维立体的,当人们站在一幅画作面前时,是能穿透画作凝固的静止瞬间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瞬间、并从其触感中体会到艺术家决定下笔时的内心活动。即便是看似趋向扁平的画作,也有比拟三维空间的厚度。但从影像艺术被接纳开始、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大部分阶段都使得这一特点坍塌为二维。在维度的压缩中,艺术品失去了创作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科技产品的冰冷感和距离感也阻隔着人们对艺术的体验。针对这一难题,新媒体艺术正在试图依托技术的发展打破维度,创造更全面的艺术体验。
        2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优势
        目前,在中国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新媒体艺术的运用相对薄弱,导致公共艺术作品的发展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城市与公共艺术、人与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导致公共艺术设计的格局和模仿。对于复杂而冗余的协调决策工作,新媒体艺术需要一个完整而细致的体系来支撑复杂而滞后的工作,以支持寒冷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是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复杂的环节,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考虑。因此,对于新媒体艺术的设计和规划,既要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水平,又要考虑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地理面貌需求。发展不能从单一的角度解决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新媒体艺术的规划设计不能太局促。要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系统环境的概念,营造一个宜人、人性化的公共艺术活动空间。新媒体艺术与寒地的公共艺术密切相关。新媒体艺术的技术需要寒地公共艺术来呈现,寒地公共艺术也依托于新媒体艺术来展现,两者相得益彰。
        现今,很少有人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新媒体艺术没有融入到公共艺术设计中。因而,新媒体艺术的开发人员应该与城市的建造人员以及城市规划相关人员需要长久的合作,对城市进行深入的研究、合理的分析和完善的规划。从而创造出一个突出地方文化和风俗的个性化城市。新媒体艺术与公共艺术应该有一个完美的结合。设计者应该从种角度思考新媒体艺术对寒地公共艺术的作用,清晰如何运用新媒体艺术来突出艺术设计作品,体现艺术价值。
        新媒体艺术的融入不能破坏公共艺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和监督,让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发挥其实际作用。新媒体艺术参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注重公共艺术的简洁性和清晰度,与城市既不突兀又不被周边元素所覆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整合自然和谐。无论是优化城市还是指引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应在创新与互动的理念下,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塑造。城市的创新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城市的特色。
        新媒体艺术参与冷门城市公共艺术的塑造,都不应违背创新与互动的理念。城市的创新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城市的特点。利用新媒体艺术改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对外形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效利用新媒体艺术,管理公共艺术,是规划设计发展的关键。在理论上,将新媒体艺术理念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成果。
        结束语
        现今的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种风格或是一个运动,而属于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而当代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延续,包括了混合性、多元性、概念性、实验性等面貌。也就是说新媒体艺术它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反映,是对于科技媒体特征意义、当代生活探讨、美学突破等的反思与创造,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表现的讨论,或是一种主体性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郑荔.泛媒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之变[J].艺术工作,2019(05):41-43.
        [2]朱芳.新媒体艺术形态及美学内涵[J].新闻传播,2019(01):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