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博阳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博阳
[导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但是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而且贫困人口所占比重也未曾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驻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十月村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  137400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但是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而且贫困人口所占比重也未曾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单位近些年开始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尽全力确保各项精准扶贫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扶贫;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引言:当前我国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评价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具体实施时,扶贫对象条件相对复杂,且具体实施人员所采取的方式和措施也不同。因此难以对扶贫的成效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考核评价,在具体衡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1.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产业扶贫政策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做好农村地区产业扶贫开发,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国及时结合当下实践,更新、调整扶贫政策,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因此,及时、准确将国家和所在地区的最新扶贫政策传递给目标人群,让贫困户充分理解国家扶贫政策是扶贫政策宣传的重点任务。但目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宣传推广乏力,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宣传途径单一,政策传递质量不高。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发展滞后,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贫困户并不能及时获取并准确理解现阶段的国家政策,大大降低了贫困户对我国相关扶贫政策的理解。同时,受村两委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无法及时将相关政策向贫困户宣传,大大制约了相关扶贫政策应有的效应。
        1.2精准识别标准滞后
        贫困户的识别与认定是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贫困户识别标准仍是以年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指标。尽管各地扶贫部门不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调整贫困标准线,更新识别标准,但部分地区贫困线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做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同时,仅仅以贫困标准线为划分标准,无法准确区分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只关注贫困现状,忽视了致贫原因,很容易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再次论文贫困人口。
        1.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物流发展不畅
        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亟待解决的一个基础设施问题便是道路交通的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很多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建成完善通常的交通网,交通出行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道路建设非常滞后。除此之外,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水电通讯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1.4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具有多元性
        在农村扶贫工作的攻坚阶段,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具有多元性,然而无法在短期内脱贫的大多为“老弱病残”特困群体。有的贫困人口年龄较高,无法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贫困人口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无法从事生产活动,获取最基本的生活收入来源。这部分人无法在经济上实现自我补给,依赖于相对稳定的扶贫政策支持,一旦失去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贴,脱贫后返贫的可能性非常大,不利于从根本上降低贫困人口的贫困水平。
        1.5贫困户自身脱贫意识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脱贫工作过分依赖政府的“输血式”扶贫资金投入,从而实现短期脱贫。然而,大部分贫困户缺乏自我改善现有生活的意志和信心,甚至认为贫困是命中注定,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善现状。

有的贫困户的子女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但为了最大化利用国家扶贫政策,故意与父母分离户口。为解决此问题,部分地区的扶贫部门针对贫困户开展了教育活动,提升贫困户自身的脱贫意志。然而,大多教育活动都浮于表面,并未从根本上提升贫困户的思想认知。
        2.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扶贫问题的对策建议
        2.1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弱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弱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产业扶贫的关键性环节。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自然地理环境,推进地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扶贫的落实。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数量层面开看,农产品产量已经远超市场需求量,农产品短缺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但从质量层面来看,供给与需求仍然存在脱节的问题。为此,政府要转变农业的工作思路,结合地域特色,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将工作重点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领域,从重视产量提升到重视区域特色化品牌建设,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农村贫困地区应做好种植选择第一关,重点培育比较价值高、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逐渐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种植比例,降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比例,释放产业扶贫的活力。政府应引导当地的龙头企业实现与农村贫困户的对接,实现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等进行“接二连三”,通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好农村农业基础设置的完善工作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首先要高度重视道路工程的建设,要加强对交通这一基础设施的关注力度,针对所在地的交通实际情况,加大资金资源的投入。其次,相关单位还应该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起生产技术的力量,注入利用生产技术来解决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作物单一的问题,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质量等等。
        2.2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实现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针对目前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相关扶贫部门应转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包办式扶贫向保姆式扶贫转变,提升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行动中去。要做好精神扶贫工作,首先应利用典型引路扶志。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应注意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的培育,积极宣传其通过自身努力和打拼实现脱贫致富的经验。并定期组织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开办经验介绍会,介绍自身脱贫经验,并动员全体贫困户前往学习。邀请当地媒体及时进行报道,使致富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其他贫困户提供致富信心与脱贫实践指导。其次,应加强培训扶智力度。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教育体系,为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提供必要的生产指导。针对贫困的兼业户和非农户,应做好养加、电器、月嫂、土建工程等农村基本工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为贫困户的自主创业提供技术指导。最后,应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实现自我脱贫。近年来,各地在扶贫实践中逐渐开发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扶贫模式,如: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国家也大力提倡这些扶贫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使扶贫政策成为群众脱贫的助推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重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从而才利于全面制定更加科学的农村经济发展方案,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证。在落实扶贫工作的时,需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此检验扶贫工作的落实效果,促进各相关单位和地区提升扶贫意识。此外需加强产业方面的部署,引进产业设备和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农户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丁鼎.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展望,2019,(7):20-24.
        [2]刘洪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9,461(04):71-73.
        [3]张之红.乡村振兴视角下贫困村推普脱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基于K村的调查[J].乡村科技,2019(15):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