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韩召亮
[导读] 摘要:随着农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保证农业农村发展拥有足够的水资源,要遵守节约利用原则,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活动获得最大化效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汶上县汶上街道办事处  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随着农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保证农业农村发展拥有足够的水资源,要遵守节约利用原则,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活动获得最大化效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简单分析农村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对策展开探讨,以期能为新时期农村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支持。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农业;节水
        引 言:水资源是农业农村长期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其关系到农业能否顺利发展。我国土地面积广,水体众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而且东西部人口、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水资源处于紧缺状态。随着农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保证农业农村发展拥有足够的水资源,要遵守节约利用原则,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活动获得最大化效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1 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在我国社会取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迅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最终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凸显。目前,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农业缺水量维持在300亿立方米以上。近年来,伴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用水量有所下降,但是灌溉用水效率依然较大,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灌溉用水效率较低,如渠道灌溉用水效率在30%~40%之间,机井灌溉用水效率不超60%,发达国家灌溉用水效率普遍能够达到70%~80%。根据国家农业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每年农业浪费水资源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如果能够普及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至2030年能够节约1200亿立方米,拥有较大节水潜力。此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拥有水资源占全国81%,耕地却仅占35.2%,因此北方农业发展一直承受较大水资源压力。而水污染的加剧,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加剧,使得污水灌溉几率有所提高。因此未来还要加速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便使我国农业维持高效、高质量发展。
        2 降低农业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损耗量
        2.1提高人们的节约利用意识
        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我国可利用水资源较为稀缺。由于我国大多数人缺乏对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没有注意节约用水,易造成水资源浪费。这种情况易破坏各地的气候、水体,导致江河湖出现干旱、断流现象。特别是农业灌溉时出现的水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将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农村农业生产减产,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此,应提高国民的水资源危机意识,控制国民无节制的用水行为,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保护水资源,优化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2.2完善水利灌溉管理体系
        对水利灌溉管理体系加以完善,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驱动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当务之急是对管理机构及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水利灌溉管理职能、责任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将相关权职落实到具体部门与岗位,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各级部门严格按照标准制度开展工作。为了保障节水效果,可以构建以专业管理机构、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等共同组成的节水管理模式,三者分别负责工程管理、支斗渠管理以及灌水事务,从而实现明确分工、高效管理。另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对农业高效节水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水利灌溉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对不合规、不合法行为进行严肃追责处理。


        2.3提高配置能力
        在农业生产方面,各区域用水具有一定差异,还应通过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使大量水资源得到节约。在信息时代,还要采用GP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各种技术对农业水资源信息进行获取,为区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提供信息支撑。根据地区农业缺水和需水情况,可以出台宏观、微观政策加强水资源调配,完成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建设,从而使水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供水、水价和农业发展维持协调关系。结合不同区域水资源情况,还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种植适合的农作物以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保证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如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可以对小麦、水稻等高耗水作物进行种植,北方水资源较少,还应更多种植玉米、高粱等需水量减少的作物。此外,还应加强抗旱农作物培育,满足北方种植结构调整需求。在南方地区可以推行“双季稻”、“一年多熟”等种植制度,从而使国家对北方粮食生产依赖得到减少。在华北等地下水超采地区,可以推行两年三熟等种植制度,使水资源得到节约。结合地区差异合理进行农业水资源分配,能够使农作物分布与水资源相匹配,在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同时,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4合理采用节水技术
        要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类蓄水保墒耕地技术。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的方式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如果能够定期使用耕锄工具进行松土,土壤中的水循环效率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田面覆盖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农业手段。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会因蒸腾作用而损耗大量的水分,如果能够采用各种保温材料对农作物进行覆盖,则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常见的覆盖材料除了秸秆和沙土等田间常见的材料之外,还有化学保水剂等新兴的材料。
        2.5 加强资源补偿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水资源将面临被工业和第三产业挤占问题,导致农业用水需要通过市场加强水资源交易,造成农民利益受损。受这一因素影响,农民弃耕问题日渐严重,导致农业发展受阻。为改善这一局面,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还要建立用水补偿机制,要求挤占农业水资源的工业企业、服务企业等企业缴纳相应的费用,用于对农民灌溉进行补偿,减轻农民用水负担。针对引入节水技术的农民,还应对其投入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补偿,保证制定的标准高于节水工程投资成本。如在节水设备、设施建设投入方面,应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低耗水灌溉设备,加速农村灌溉系统改造。针对使用节水设备的农户,可以给与设备折旧补贴,以优惠价格向农民供应设备。此外,需要拓宽节水农业筹资渠道,对建设节水灌溉系统的农户和企业实行低息贷款,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从给方面给补贴、优惠,能够引导农村地区加快节水建设,在节省大量水资源的同时,达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
        结束语
        现代节水理念为节水问题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要切实做好节水效率和全面提高效益,建设新型海绵城市,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社会,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建设现代水利强国,明确现代节水理念与明确节水思想与方向的统一,将为进一步开展节水工作,提高节水效率和效益打下思想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彬.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5):239.
        [2]王佩佩,李睿,段鹏.基于节水相关技术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
        [3]邹宇亮,杨少林,万芳,陈雷.施工现场节水及水资源利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8(09).
        [4]王威.论新时期在农村农业方面如何节约利用水资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