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许杰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许杰
[导读]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科学技术都能够运用到各种行业当中去,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去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去提升城市服务的功能。
        利辛县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236700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科学技术都能够运用到各种行业当中去,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去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去提升城市服务的功能。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城市整体的运行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使城市内部的配套设备能够更加的完备,提供多样化的民生服务,使得城市当中的各种生态差异越来越大的智慧化,智慧城市的良好建设使城市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水平逐渐增高,同时也越来越符合人们对于良好生活质量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的新型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对城市中的发展信息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将现代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充分融合,在智慧型城市的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和相关商业活动进行密切的监测与管理,实现对城市日常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让建设的智慧城市转变为更加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利于调动城市的发展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它是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使构成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环境资源要素实现互联和协同,是一个物物相连、人物互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政府高效运行、百姓幸福安居的城市。可提供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2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2.1缺乏统一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所需要的工程量十分巨大,为了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将整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当中,而我国目前有很多地方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缺少统一规划,在建设智慧城市时,会出现信息数据冲突的现象产生。
        2.2发展模式陈旧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产业的支持,无论是智慧技术、智慧产品还是智慧企业,都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助力,但很多城市的智慧产业发展速度非常慢无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帮助。相关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吸引有利于智慧城市发展的大型企业加入城市建设当中来,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标,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2.3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
        大多项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二是缺少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部分城市管理者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目的,只是为了追求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盲目跟风;三是缺少相应的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复杂,投资量大,单靠政府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后期运营维护也需要很高的成本,资金缺乏将直接导致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不足,必须以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多渠道筹措智慧城市建设所需巨额资金;四是政府和企业的协同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拥有统筹协调优势,而企业拥有最新的技术,必须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3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选择
        3.1积极采用大数据,增强城市安全性
        保证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强城市的各种运转的安全性。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智慧手段,采用大数据分析对城市内各项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去对城市内的各种防护系统进行安排与规划,保障各项防护措施能够系统性地落实到城市建设当中去,如优化城市内各种防灾系统,并建设良好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保证城市对于各种灾害治理能够更加的及时。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良好的建设大数据平台,去充分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各项防治设施的建设,保障系统内部有良好的防水防涝设施,能够及时的解决城市内存在的污水以及雨水积留现象,完善的公共应用平台有效地保证城市内的各项安全系统的落实,用各种智慧技术对城市内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利用大数据系统做出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相应的活动,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转,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3.2加强顶层设计
        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必须明确顶层设计的主体,以把控城市的建设方向。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相关部门需要明确其主导作用,不可以因为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关键,便将顶层设计的主导性交给信息企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智慧城市申报时,需要在提交申报文件的同时,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等进行一并提交。若是在政府申报时,没有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就很容易因为时间不足而导致设计出现问题,因此必须将顶层设计进行提前编制。在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后,需要明确顶层设计期限,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并不是一项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的任务,在确定期限时,需要将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以保证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够健康地发展。
        3.3加强智慧服务平台
        在智慧服务平台、智慧服务项目建设中,政府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大包大揽,妨碍市场积极性的发挥。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依托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手段,发现并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智慧项目。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劳民伤财的行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市场及公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做智慧的惠民工程。重视企业在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企业在智慧制造业和智慧商业这种可盈利的智慧领域的创造性和活力。同时,将企业引入智慧民生、智慧医疗等这些造福百姓的公共项目中,可以采用PPP模式等政府与企业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效用。最后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一定重视公民的需求,在一些智能项目的服务端要保证其操作的容易程度、页面的简洁性和使用初期的专人引导过渡,特别是在涉及老人较多的智慧项目例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项目上,应考虑派专人进到社区进行详细讲解,避免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3.4发展模式的创新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政府规划为主体,结合城市内部当前的市场运作,提升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每一座城市,都应该积极地寻求智慧城市发展,北京在2012年建立了无线政务专网,这也是我国第一张无线政务专网,其主要作用是收集整理北京的日常管理物联数据,并且能够同时监管城市安全运行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如果城市中发生了突发性事件时,无线政务专网就会通过信息传输,为城市提供稳定的通信保障。在2012年的除夕夜,北京通过无线政务专网,使用1080P的摄像画面,监管了北京市内烟花燃放情况,为维护节日安全提供了帮助。
        3.5提升城市基础设施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是智慧城市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只有城市基础功能完善,才能为后续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而言,最为主要的城市基础功能便是城市的交通体系,因此,城市需要建设中心城区与农村之间的交通网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城市发展中,可以优先建立两种智慧平台,分别是城市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公共基础数据平台,这两种平台能够将城市中各类公共信息进行实时汇总整合,保证信息时效性的同时,在出现突发性信息问题时,能够通过平台直接进行管理控制。
        3.6健全技术标准与法律体系
        在我国的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甚至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没有完全的建设成功,一些发达国家只是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发展内容,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法律标准方面还有很多的漏洞和风险。要想将在我国方位的建设智慧城市,除了需要注意上述几种战略之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体系,将技术标准与规定的法律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做到制度有保障,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城市建设的发展实际进度,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干预作用和企业的管理监督作用,将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进行规划和规范,建设信息化法治社会,为建设智慧型城市创造一个科学的法律法制氛围,推动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和长久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多有力的支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发展进行相互协调,更好地提升城市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姜鹏,郗望,倪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展望.人工智能,2019(6).
        [2]王丹丹,戴彧,王威.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3).
        [3]陈海波.以智慧城市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智慧中国,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