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19期   作者:秦思思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迅速,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项目具有建设理念前卫、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秦思思
        身份证号码:420684199110237543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迅速,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项目具有建设理念前卫、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在各个建设阶段都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如何有效控制与解决绿色建筑风险、制定绿色建筑检查规范是目前绿色建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绿色建筑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大力发展“两新一重”的背景下已有的研究集中在绿色建筑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诱发后果等内容。本文将对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绿色建筑各参与方制定风险规避防范策略及风险预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
        引言
        以我国建筑项目中能耗占比最大的公共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能耗和经济性角度,结合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理论、经济性评价及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建筑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探索能耗和经济性对设计方案优化决策的作用机理,制定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框架,可为其他同类建筑的节能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1绿色建筑的内涵
        建筑产品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但是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有害气体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垃圾更是污染空气、水体、土壤的源头之一。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建筑产品的高效性、适用性及健康性,从而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里的全生命周期是从项目立项到设计施工,再到建筑产品的应用及后续的报废回收等,贯穿建筑产品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并非是指建筑产品的绿化程度,而是一个环保性的概念,即建筑产品充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既能够满足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性,又能够与环境和谐共生,保护生态、节能环保。把绿色建筑的建造及使用过程看成一件产品,那么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可以划分为决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造、拆除及再利用,绿色建筑的评价即根据绿色建筑的特点,明确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从部门管理、环境管理、资源及能源管理、经济指标等几个方面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
        2风险分析
        为了分析风险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一部分学者采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确定风险的重要性程度,但此类方法的科学性受专家学者以及填写问卷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经验影响较大,分析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客观性,许多学者引入了网络构建的方法如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中的块模型划分关键块与关键因素,进行整体和个体网络分析,并利用中心性计算对各个风险综合性展开评价。利用AHP多级可拓模型,进行风险因素的层级划分,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风险等级。采用网络分析技术对各个风险的相互关联展开研究,并利用Pajek绘制因素网络图。基于复杂网络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归纳识别的因素。此外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风险发展路径分析,但本模型仅仅能反映出各风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正向或反向的影响关系,并未考虑每条路径之间的影响大小。
        3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3.1?管理指标
        所谓管理指标是指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组织体系、参建人员、信息资源是否能够得到科学、协调的管理。管理指标包括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层的参与度、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配置等。

其中管理层参与度是指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对项目的宏观决策及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理念的落实与执行,管理层的参与程度越高,绿色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越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就越高。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绿色建筑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保证绿色建筑理念渗透在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此外还要制订科学的培训内容及合理的培训频率。人力资源配置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项目各个阶段的参与者、决策者、执行者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因此人力资源配置还充分考虑各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分配合理的工种及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环境管理指标
        环境管理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区域性污染、环境恢复、室外景观等三个方面。区域性污染是指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有害气体、污水、噪声、固体建筑垃圾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控制,减少扬尘,施工场地要做好硬化处理,并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建筑施工产生的污水要做好水处理,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并有效治理项目周边潜在的污染源。噪声污染也是绿色建筑项目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消声隔离措施,减少噪声污染。固体建筑垃圾则要做好建筑材料的分类,并做好垃圾的回收利用。环境恢复是指项目开发前与开发后,环境恢复情况、恢复生态环境的投资情况等。室外景观是否满足绿色建筑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即建设绿地面积比、室外景观生存周期、室外景观耗能量等。
        3.3?资源与能源管理
        资源指标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设备是否与绿色建筑的要求相符,能源指标则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率等。评价一个建筑工程的资源管理水平能否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可以从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两个方面来进行,建筑材料包括绿色材料的使用情况、材料是否有效利用及回收;建筑设备的使用情况指标则包括设备损耗率及耗能量。评价建筑工程是否满足绿色建筑的能源要求,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测算整个过程建设及运营阶段的能源使用情况。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及低耗能设备,积极开发、应用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4优化评价流程
        绿色建筑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评价结构,为了能够实现与时代接轨的全方位评价,必须合理构建评价指标,让绿色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能获得绿色效益。我国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建筑评价还存在流程方面的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评价流程的优化。为了让绿色建筑项目都能提前作好相应的规划,可以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指标设定方面的咨询机构,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设计好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流程,明确评价流程的细节要求,落实好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分配好各类指标权重,计算好绿色建筑的绿色、经济和地域效益。
        结语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主流,它倡导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污染排放,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然,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的管理与评价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在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张群,王燕飞.建筑学视角下绿色建筑研究进展及趋势文献分析[J].华中建筑,2019,37(6):6-9.
        [2]李琰,潘峰,吴月,等.国内外低碳建筑应用评价标准研究[J].建筑施工,2017,39(10):1536-1538.
        [3]李月香,李超刚.BIM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J].建设科技,2017(12):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