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汪梦元 裴正薇
[导读] 自2011年《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颁布以来,研究者对各类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文化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研究以硕博论文形式呈现。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汪梦元  裴正薇 210095

摘要:自2011年《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颁布以来研究者对各类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文化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研究以硕博论文形式呈现。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整理归纳了2010-2020年初中英语教材文化方向上的研究,从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分类框架上对现有的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概括,为下一阶段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层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文化;综述
        一、引言
        语言学习无法脱离文化存在,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它作用于世界文化的内化与产出。英语教材作为学生放眼世界的有效载体,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依据。初中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初中英语学科教育所必备的普适性也对教材文化设置提出了要求。
英语教材的文化设置应该起到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保持自身文化身份自2011年《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研究者对各类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文化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研究以硕博论文形式呈现。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整理归纳了近十年来初中英语教材文化方向上的研究,对现有的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与概括,以期为下一阶段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层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二、研究对象选择
        近十年来,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主要分为两类:(1)选定一套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此类研究以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为主;(2)选定两套或两套以上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包括纵向型新老教材对比研究(梁秋莲,2015)以及横向型不同版本教材对比研究比如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陈灿楠2020)人教版与外研社版(赵菲菲,2015)。
        可能是受到教育普及下“一纲多本”以及中国地理幅员辽阔等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鲜有在文化方向上对中国现阶段所有初中英语教材的整体研究;此外,国内将中国初中英语教材与其他国家英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的文化研究也较为稀少。
        三、研究分析方法
        国内研究者针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文化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
        (一)教材内部评价:此阶段学者最多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文本分析法(定质分析)等,对选取的教材进行逐册分析和整体分析。在文化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Excel、语料库等手段,选取最小统计单位为单元、阅读篇章、教材插图、教材教学板块如role play,教材内文化关键词(culture keywords)等进行数据收集,其中以单元和阅读篇章为统计单位的研究最多。主题的随意截取通常并不能完全代表某一单元的文化特征,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编者在教材文化设置中是存在同一单元内不同文化类型相互穿插的现象,在同一篇章内部也可能存在因文化分类标准不同从而造成的文化内容不统一的问题。选取阅读篇章甚至单元作为最小统计单位虽然可操作程度高,但相对草率,很容易造成数据误差。
        (二)教材外部评价:此阶段学者最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研究者多将文化评价以主观问题形式嵌入教材的整体评价问卷中,对教材教学的实际作用人——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研究通常选择至少有过一届带教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代表教师群体,选取初三或初四(不同地区学制不同)的初中生作为学生群体代表。后续的访谈环节一般以教师访谈为主,对教师在教材文化设置上提出的意见进行摘取。在此类外部评价中,因文化评价只是教材评价的其中一环,所以受访谈人数、访谈时间的限制,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在教材文化设置的观点陈述上多为泛谈,较少使用实例进行论证。此外,部分研究者尚未考虑到教材更新造成的新教材与研究对象磨合时间少这一问题,使用者因缺乏长期使用经验,可能不足以提出较深层的意见和建议。
        (三)双评价模式:国内研究者参考程晓堂(2002)提出的随意的和有系统性的评价理论,将教材文化的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期系统性地揭示教材文化的设置问题。该类研究较为全面,但在内部与外部评价的实践操作上仍存在(1)、(2)点中提过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以及分类框架
        目前针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为教材文化与教法研究,二为教材文化的评估与比较研究。
        (一)教材文化与教法研究
        国内研究者在教材文化与教法研究上通常是针对某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具体单元或篇章,将其作为教学课例,通过课堂观察或教学实践等方式,将教学与教材文化相联系,详细阐述教师应该如何在现有教材的背景下,在课堂的实体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文化引导、文化迁移。研究者主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角度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探究,分析撰写文化教学教案,如王淑霞(2017),李兵、王申(2020)。
        (二)教材文化的评估与比较
        在具体的教材文化评估与比较时,国内研究者首先确定文化的分类标准(多采用双标准),而后通过标准进行文化分类,进而统计分析文化在初中英语教材内的占比情况,而文化分类标准主要为以下四类:
        1、按文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者以《新课标》提出的五级文化意识目标作为标准,对教材中的文化设置进行考察。如丁萌(2020)采用五级文化意识目标中的十二点标准中的文化因素作为纵轴,教材单元板块作为横轴,与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进行对照,统计分析教材内置的文化分布。


因《新课标》的文化要求皆以文字形式呈现,所以在衡量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设置是否有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标准上存在较难量化的问题。
        2、按文化呈现形式分类。如王艺蓉、鹿彬(2018)将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分为图片、英语描写+图片,单词,文字描述等,她将该分类与其他方向上的文化分类相结合,考虑到初中生学习心理需求,将呈现效果也放入教材文化设置的考量中,较为新颖。
        3、按文化所处地域分类。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为聚焦某一地区文化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研究,比如宋允等(2016)就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因素进行了针对考量;二为将世界文化按照标准进行地区切割。自1983年印裔美国语言学家Braj Behari Kachru提出“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的概念后,其内圈英语国家文化、外圈英语国家文化、扩展圈国家文化的分类标准逐渐运用于教材研究。由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更为频繁,Cortazzi和Jin(1999)基于Kachru三圈理论,在教材的文化研究上提出了母语文化(以学习者本身的文化作为内容)、目的语文化(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学习内容)、国际性目的语文化(包括以世界上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教材内容,即外圈与扩展圈国家文化)的分类标准,较多学者将其与Chao(2011)在其基础上增加的共同文化(未指明具体国家,如环境保护)和其他文化(文化的来源国家不明)相结合,将该分类运用至实际的文化占比探讨上,如章荣荣(2020);也有学者依照张革承、张洪岩(2007)提出的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世界文化、对比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五大分类标准展开研究,与国外分类标准相比,将对比文化代替了共同文化。
整体来说,按文化所处地域进行分类的框架较为统一。相对全面的分类是将Cortazzi和Jin, Chao, 张革承和张洪岩三个分类相结合,将文化分为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世界文化、对比文化、共同文化和其他文化共六类。在实际分类过程中,母语文化与世界文化重叠问题,教材篇章内容虚构问题都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但少有国内研究者在研究呈现前便已将此类重复计算问题,虚构内容的地区归属问题阐述清晰。
        4、按文化内容分类。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为聚焦某一类型文化内容对其进行针对研究,比如林宜宁等(2018)在Cortazzi和Jin文化地域的分类标准上,围绕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节日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二为依照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文化,分类标准较为多样.比较经典的分类为Allen和Valette(1977), Ovando和Collie(1985)他们提出将文化分为大文化(Culture with a capitalized C)和小文化( Culture with a small c),大文化主要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方面,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而小文化则由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等构成,即将文化视作一系列的特征;Byram(1989)提出文化的八项分类,分别为:社会认同和群体意识、信仰和行为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制度和政治机构、社会化与生活、国家历史、国家地理、民族刻板印象;国内学者张占一(1990)提出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注重文化的功能性呈现;除以上常用的分类外,束定芳(1996)提出将文化分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该分类相对较为笼统;牛新生(2002)提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五大分类标准;何丽芬(2018)根据刘景全(2006)的分类标准,从客观物质文化与主观意识文化两方面进行了分类探索,并将主观意识文化分为探索文化、表现文化、规范文化和其他文化四小类。
总体上而言,大小文化的分类和牛新生(2002)提出的五大文化分类标准较为细致且全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应对每一分类的定义作充分了解,同时结合实际文本进行分类的修改和完善。
        五、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在教材的内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应该规范评价顺序,在文化分类前提前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多维度分类标准,多次分类以提高准确性。以研究的具体问题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最小统计单位,关注文化的呈现形式,观察教材内文化设置的多样性、连贯性以及复现率。在外部研究中,要努力避免因教材与调查对象生疏造成的空泛对谈。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研究者可以利用多套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的横向对比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跟随时代脚步将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到国家层面,丰富教材内部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可放眼世界,将国内教材与他国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为未来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Byram, M. “Teaching culture and language: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A].” In D.Buttjes, Byram M. eds. Media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s: Towards an intercultural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1, 5(3): 17-32.
[2] Chao, T.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cultural content in internationally published EFL textbooks: a closer look at new American inside out[J]. Journal of Asia TEFL, 2011, 8(2): 189-210.
[3]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丁萌.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分析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5]何丽芬.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8,(12):84-87.
[6]王艺蓉,鹿彬. 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人教版)中国元素研究[J]. 名作欣赏,2018,(15):78-81.
[7]牛新生.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6):80-83.
[8] 宋允,顾蒙,徐岳凤. 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教材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7):214-219.
[9] 张革承,张洪岩. 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7,(06):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